我们为什么要搞北交所

白癜风诚信企业 http://pf.39.net/bdfyy/dbfzl/180317/6109023.html

11月15日,北交所开市。这对于搞金融的朋友们来说是一件大事,而对于我们这些看客来说也是一个热议的话题。有的朋友就会问了,为什么我们已经有了上海交易所和深圳交易所,为什么还要搞个北京交易所呢?

为什么要搞北交所,对于这个问题,我在网上看了很多的个版本的解答,有从国际局势泛泛而谈的,也有从金融领域的专业角度进行阐述的。大部分的结论也都无外乎于与上交所、深交所形成差异互补,支持“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让资本市场支持各个领域的优秀中小企业“共同富裕”。

对于为什么要搞北交所,我也作了一些自己的思考,我认为除了以上原因以外,可能还有着更深层次的考量,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和交流一下,不当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什么是北交所以及北交所的性质和业务我就不做过多的名词解释了,不清楚的朋友们可以网上搜索一下就有答案。下面我直接由浅入深的就三个层面分析一下我们为什么要搞北交所。

第一层,鼓励和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

隔壁老王开了家服装贸易公司,主要生产一些儿童玩具,就是一些布娃娃。生意做得还挺不错,每年要向国外出口上千万个布娃娃,公司员工有上百人。这样的公司算不算是中小企业?

这样的公司当然是中小企业,但是却不是北交所的中小企业,在北交所里的中小企业前面还要有个前缀,那就是“专精特新”,专就是专业、精就是精细、特就是特色、新就是新颖,归根结底,就是一个词,创新。什么时候隔壁老王家生产的这个布娃娃运用了人工智能技术,不仅仅能够当做孩子的玩具,而且还能与人沟通,甚至可以当做家庭保姆了,那才能考虑让老王的企业在北交所上市。

这里面又有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国家要支持鼓励这些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

这个很好理解,一方面中小企业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极其重要的微观主体,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80%以上的劳动力就业,是中国经济的基本盘,而创新型中小企业更是这些中小企业里的重中之重。另一方面,支持这类中小企业有利于我们的科技发展进步,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谁的科技树领先,谁的实力就强。

第二,原来的A股和科创板不能支持这些创新型中小企业吗?答案是不能,为什么不能呢,首先是很多中小企业并不符合主板上市标准,进不来这条融资渠道,其次即使是放开标准让他们进来了,其融资效果也不明显,这是由资本的风险偏好所决定的。也是我们接下来要讲到的第二个层面。

第二层,防止资本垄断。

有的人会说,怎么什么都跟资本垄断扯上关系,这北交所的成立与资本垄断有啥关系呢?别着急,我们慢慢分析。

我们来看看目前我们国内企业的成长路径一般是怎样的,在国内,一般企业品牌都是先做出点业绩,冒出点头,然后就进行融资,从天使轮投资到ABCD轮投资,不断地拿到投资人的钱去扩大经营,而资本也会不断的向优秀的企业抛出橄榄枝,源源不断的输送资金补血。

这个本来是好事,但是问题在哪里呢?问题就在于这个资本市场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圈子,形成了与“二八定律”类似的马太效应,也就是两级分化,穷的更穷、富的更富。

你想想是不是这样的。无论是之前的滴滴、外卖、视频直播,还是红极一时的社区团购,前期都是资本大量的砸钱排挤掉同行竞争者,最终形成一个寡头垄断市场,然后再进行资本收割。谁的钱多,谁就能获得市场,占有市场,进而垄断市场。而且,当你垄断了这个市场以后,资本更加充足的你就会去继续向其他市场挺进,甚至于几个市场齐头并进,最终,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其背后的资本其实就是那么几家而已。

你想想,全国那么多的优秀企业和品牌,背后都是被几个少数的资本集团所控制,这样的事情可不可怕?

而且,资本垄断市场以后带来的另一个弊端是什么呢?那就是脱实入虚,停止创新。这个其实也不难理解,资本都是逐利的,谁都想舒舒服服赚钱,怎么样赚钱最舒服呢?当然是钱生钱最舒服,于是资本就会自觉不自觉的从实体经济转向金融,毕竟躺着就能大把赚钱,谁又愿意在工厂车间里累色累活,在科研实验室内忍受寂寞呢?

所以,这就是搞北交所更深一层次的意义。这里,我们就不能单单只看成立北交所这一条措施了,而是要把国家其他一系列的政策联系起来去思考。

首先是近年来国家越来越严厉的反垄断措施,这也是对资本的警告。其次就是要给中小企业支持和鼓励,不然完全失去了资本的支持,对于中小企业的成长其实也是不利的。那么怎么去支持中小企业呢,无非就是三个方面,一个是政策,一个是人,还有一个就是钱。政策上已经给你指明了方向,那就是我们国家一直强调的脱虚向实。人的话国家放开三胎,搞双减,搞职业技术教育,而钱嘛,就让北交所来给你搞定。

那么以上两点就是我们为什么搞北交所的全部原因了吗?当然不是,我认为,这里面还有一个更加宏大的愿景。

第三层,突破科技封锁,完成质的飞跃。

这里的突破科技封锁,包括突破美国对我们的科技封锁,但又不仅仅只限于此。

先来说说突破美国对我们的科技封锁,这个比较好理解,从综合实力上实事求是的来讲我们离美国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科技方面,我们很多领域是落后于人家的。怎么破?单靠国家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结合我们的民间力量了,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创新型中小企业,争取早日突破技术壁垒,不要再被别人卡脖子了。

除了对抗美国的技术封锁以外,我们的眼光还要放大一点,那就是要突破当前整个人类社会面临的技术瓶颈。聊到这里,我们不得不先来说一说“康波理论”。

什么是“康波理论”,“康波理论”的全称是“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论”,是前苏联经济学家尼古拉·康德拉季耶夫考察资本主义世界两百多年的近代史以后,发现他们的经济发展有着明显的周期性,大概是40到60年为一个周期,而每一轮的周期都是由技术创新驱动的。

我们来简单回顾下近代史,看看是不是果真如“康波理论”所说。18世纪下半叶,欧洲搞出了纺纱机,这也是由技术创新带来的第一次的技术周期。第二次则是年至年,其代表就是蒸汽机的发明。第三次则是在蒸汽机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从而有了火车,建成了铁路网,极大的改变了这个世界,这次的周期大概是年到年。第四次技术周期则是以石油和汽车、飞机主导的时代,时间跨度从年到年。第五次,也是目前最后一次技术周期就是从年到现在,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主导的信息技术时代,而我们现在则处于这个周期的末端。

每一次的技术爆炸都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人民的总体生活得到了大幅度提升。那么处于技术周期的末端会怎样?其实也不会怎样,就是技术瓶颈突破不了,没有新的风口出现,而前期的技术红利又被消耗殆尽,存量资源越来越少,所以大家的日子就会越来越难过。

什么意思?说得简单一点,上一次技术革命使得我们原本一天只能生产10个面包的现在一天可以生产个面包了,原来20个人一天吃10个面包,有点不够,突然一天可以吃5个面包了,你说日子是不是一下子变得滋润起来了,日子过得爽了做什么呢?生孩子,于是20人变成了50人,50人变成了人,人变成了0人,可是由于技术没有突破,一天还是只能生产个面包,最后10个人只能吃一个面包了,你说这日子怎么过?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两个方法,一个就是减少人口,这里其实就有关于西方世界的一个天大的阴谋论在里面,有兴趣的我们下次找机会单独再讲。另一个方法就是技术突破,每天生产1万个面包,0个人就能够吃得饱了。

所以我们为什么不断地强调创新,也就是这个道理。还有一点我们要知道,创新并不是仅仅由国家主导就可以了的,实际上,以往很多颠覆性的理论和发明都不是由国家主导的,比如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时还仅仅只是一名小小的公务员,而爱迪生的诸多发明也不是由国家来主导的。

所以说,国家科研机构去搞创新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积极发动企业和广大民众去搞创新也是一条路子,管他黑猫还是白猫,抓得到老鼠的就是好猫,西方不亮东方亮,说不定哪天这些企业还真就能给你搞出个大名堂。

我认为这就是我们搞北交所更加深刻的意义。

在这里我也插一句关于创新的题外话。我们普通人也不要觉得创新这个东西高大上,与我们无关。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处于时代发展的洪流当中,变化与机遇并存。对于一些新鲜的事物,我们不要一上来就排斥,有可能的话多去了解一下,这里面也许就有机会。

就好比是11年、12年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766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