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生集团公司升级转型技改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生-经纬国家智能制造“数字化纺纱车间”自去年十月在新区破土动工后,经过一年多的施工建设,目前已正式投入生产。
该新型智能纺纱车间,设计生产能力4.56万锭,产品定位为高端纤维素纤维纯纺或混纺紧密纺,配置细络联高性能纺机装备和全流程智能型纺纱自动化生产线,采用高程度自动化设备。届时,在线管理和控制,在线监视和检测在新车间内将一一得以实现。目前,普通纺纱车间的万锭用工一般在40人左右,智能车间只需15人左右,而生产效率将提升10%左右,真正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用少工人、效能高。
目前,大生”棉纺数字车间“选用的经纬纺机棉纺成套设备均应用最新技术,装备数控化率大于90%,万锭用工已从普通车间的45人减少到20人。其中,应用清梳联流程纺制天丝品种在世界纺织领域尚属首次。
JWFB型嵌入式匀整并条机,全面解决生条的短片断不匀,采用非接触式电涡流传感器在线监测技术,保证熟条的条干CV值满足客户需求,带自动打断条功能和安卓操作系统,让操作、保养、管理更方便。
粗细络联系统成熟稳定,应用国内首创集尾纱清除、空满管交换、选管装置“三合一”于一体的JWFA型自动落纱粗纱机,节省空间,运行高效,尾纱清除效率稳定。
粗纱输送系统采用立体纱库,上层为尾纱库,下层为满纱库,立体设计,节省占地空间,粗纱直接开进细纱机纱架,取消传统的上粗纱工。
最新研制投放市场的全数字化紧密赛络纺细纱机JWFEJM型,采用电子牵伸、电子加捻卷绕和单锭检测等技术,取消传统捻度变换齿轮和总牵伸变换齿轮,改由伺服电机驱动,可实现工艺参数的数字化在线调整,拓宽了细纱机工艺的适用范围。最大牵伸倍数超过90倍。
天丝60支赛络紧密纺留头率达到97%;单锭检测能够精确感知断纱和弱捻信息。统计当前断头,千锭时断头等数据,支持手持终端显示,减少挡车工巡回频次和强度。
SMARO-I自动络筒机与细纱机直连,络筒工艺及纱路进行全新优化设计,独创改造的捻接器,实现对天丝纱接头的突破。
托盘式自动络筒机SMARO—E智能化纱库集中供纱,大幅减少用工,实现高度自动化;多种捻接装置自由选择,保证不同品种纱线接头质量;优质高效的生头装置,光线传感器实时检测生头状态,双生头装置最大限度满足长车供纱需求。
智能物流输送系统实现了基于自动导引小车和机器人的物流和码垛、打包系统的运行。AGV小车完成条筒从并条机到粗纱机条筒区的自动输送。
自动码垛系统由智能化机械手臂抓取筒纱,减少筒纱形状的破坏和污染,单个机械手臂可满足7台26锭的络筒机。
自动打包机自动称量筒纱重量,智能配重筒纱,自动给筒纱套袋,自动推筒纱进编织袋,节省人工、提高效率、减少劳动强度。
经纬e系统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和产量、质量、用电、环境等参数指标,集成监测整体车间内的粗纱输送系统、单锭检测系统、车间环境控制系统、乌斯特质量管理系统、灯光控制系统等,实现细纱机了机预测、设备故障维护管理、人员和订单管理、报表生成等功能,可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进行远程管理,达到生产跟踪、进度显示、断头预报、故障预警和计划预估等,灯光控制系统实现了“黑灯工厂”初始目标。(中国纺机)
“环球?裕华杯”’中国纱线质量暨新产品开发技术论坛征文投稿速递方式:
1、棉纺织技术新传媒(mfzjsxcm)2、中国纺织科技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