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人把生活的追求总结为“衣食住行”四大块,其中的“衣”位列首位可见我们民族对于服饰的看重程度,我们民族的服装历史最早能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每个时期的衣服材质都不一样。
在原始社会时期我们祖先最早的服饰是兽皮衣和草衣,是使用动物毛皮以及草一类的自然材料用骨针、兽牙等穿插动物的韧带缝制而成的简陋服装,主要作用是捕猎时或是争斗时可以用于防护自身,减少受到的伤。在当时通过人们的穿着就可以判断其以什么为业,穿兽皮衣的人一般是以渔猎为业,穿草衣的人则是以农为业。当时的衣物材质单一只有兽皮和草,而且在兽皮衣及草衣的制作上并没有什么美化设计,只要求实用性。
而后在新石器时期祖先们发明了纺织技术,出现了丝麻织法,在丝麻织法出现以后,草衣及兽皮衣就逐渐退出了日常服装历史的舞台,麻衣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主要服饰。
到了商周时期纺织技术进一步优化发展,人们可以用于制作衣服的材料变得更多了,有皮、革、丝、麻,其中丝、麻是最主要的材料。其中‘丝’和‘麻’代表了不同的阶级,‘丝’就是丝绸,在商代人们已经能织出很薄的绸子了,只不过丝绸是很贵重的物品,只供王室贵族还有大奴隶主等等才有资格使用;以‘麻’为材质的衣服因为相对产量大,以及材质相对良好所以成为了奴隶、平民们的服饰主要材料。
棉的出现是在宋末元初的时候,最早的棉是从印度传到我国,而后在元朝的时候一路从南向北大量种植,替代了‘麻’成为了我国衣物制作新的主要材料,说起棉花就不得不提一个对我国最初的棉花处理影响很大的人,被称为“棉纺织革新家”黄道婆了,她改革了我国的纺车并且总结出了一套纺纱技术,还对棉花的处理如轧棉、弹棉等进行了升级优化,让纺纱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从很久很久的以前开始衣物的材质就关联人们的生活品质,同时也代表了鲜明的社会阶级地位,我们中国服装的材料演变史就是我们文明发展的缩影,倒映着我们文明发展的进程,从兽皮、草衣到现在的人造材料,回首看去才能深刻的感受到我们历史的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