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导5000年勤劳致富思想对国人的影

一个误导国人年的观念:勤劳致富。为何有人付出辛劳一生,却难以脱贫?为何有人勤奋敬业,却得不到应有回报?为何曾经强大的中国在近代却陷入了落后挨打的窘境?阅读完这篇文章,你将会豁然开朗!

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传统观念认为,财富是勤劳的“劳动人民”用汗水滴在禾下土地上创造的,而商人只是寄生在“劳动人民”身上的剥削者,是社会的负担。这种看法真的正确吗?让我们通过明代农村妇女翠莲的经历来思考。

翠莲是明代中国农村的一位妇女,她家有一台织布机。然而,她在织完一匹布后停下来,选择在村里晒太阳、逗孩子玩,而不再继续劳作。为什么呢?翠莲认为,这一匹布足够她家一年的需求,明年再说。她曾经多织一匹布,结果在集市上无人问津,只换来三斤大米,让她感到很亏。因此,她决定不再多余劳动,只织够自家所需。

你或许会质疑:为什么翠莲不肯再多织一百匹布,送给村里的人呢?翠莲会告诉你:“那没什么好处!”但是,当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旺财出现时,一切发生了变化。旺财看中了翠莲织的布,与他建立了合作关系,收购并远销给马六甲的客商。翠莲迅速挣得银子,扩大生产,最终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带领着社会走向繁荣。

这个故事实际上没有发生在明朝,而是发生在英国。它告诉我们,财富的创造并非仅仅取决于勤劳,更关键的是自由贸易的繁荣和商人的机智。商人解放了劳动人民的生产力,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使整个社会迈向了良性循环。

因此,财富并非单靠劳动创造,而是由贸易激发出来的。只有在自由贸易的环境中,财富才能实现增值。中国古代,虽然勤劳智慧,却因封闭自守,错失了全球一体化的机遇,导致整体落后。深化改革成为中国必经之路,因为我们缺少一个高效且公正的商业体系,这正是我们最巨大的潜力所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财富的创造不仅仅是“勤劳”所能达成的,更需要一个良好的商业制度的激发。因此,深化改革是中国迈向繁荣的关键所在,即便在改革过程中经历一段经济萧条期,也应坚持下去,因为这才是通向繁荣的正途!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894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