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田总一郎陈列的目的计划和方法

本文来自《东南文化》年第3期(页码:99-),作者:鹤田总一郎。整理:唐云俊、陈江。原文标题:《陈列的目的、计划和方法》

陈列的目的、计划和方法

陈列,不是把东西摆出来就行,而是要有目的、有意图、有计划,让展品产生作用,即与观众发生对话。展品原先就有潜在价值,陈列就是让其潜在的价值表现出来。展品是给人看,但怎么把它陈列出来,使之与人结合,这是陈列的基础。

如何使物与人结合?这是一个具体的过程。例如,一本没翻开的兰皮书,摆在这里,什么也投有,这是什么意思?肯定不会引人注意。假如在书上打个大问号,可能会使观众产生不同反映,如疑惑:这是怎么回事?从而使观众产生了一种动机——探索兴趣。博物馆的陈列,首先要使观众感兴趣,观众有了兴趣,才有可能与物进行对话。又例如,在马路上停一部自动车,这不是陈列,仅是摆在那儿而已。如布置在陈列台上,装饰得很漂亮,人们就会对它产生兴趣。然静止的,引起的注意有限。如果让自动车动起来,就自然地和观众产生了交流,观众会发生想买的念头,如果再让现众试一试,满意了,就会马上买下来。这一过程显示了展品的潜在价值,并与观众发生了对话。陈列不仅要使观众感兴趣,还要运用一些手段,使观众明了物的潜在价值。

要想把物与人结合起来,陈列工作就不仅要注重物,还要考虑观众,不能把观众放在一边。遗憾的是,博物馆专家常忘掉现众,只从自己的研究角度出发,凭经验陈列。这种没有考虑观众的陈列,虽然展品丰富,场地也很好,但观众往往不知它的陈列是何意,这样的陈列是失败的。

使物与人结合,是陈列的总目的。但是,陈列内容的组织必须合乎如下几点:

(一)、真理(合理性、论理)。陈列内容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历史,合乎自然规律性,真实地再现历史;

(二)、美(艺术性)。陈列要讲究美。陈列中美的标准可分:生活文化(即大众生活中必备的文化生活)、大众的美(如民间工艺品等)、一般的美术、艺术;

(三)、教育(人格的完成)。陈列旨在培养人,增进人的聪明才智,使人的人格得以完成,变得更完善;

(四)、其他问题(含宣传、广告等事物)。

这些问题在博物馆展览中不能过分重视,但又不能忽视,如宣传。不重视前三者,不适当地宣传乃至吹嘘是失当的,博物馆不能为了营利而搞陈列,不能为政治性目的而办陈列,也不能为展示某一思想体系而办陈列。这点可能是有争议的。

每个博物馆的目的,是通过陈列展览表现出来的,而陈列工作,首先必须作好陈列计划,陈列计划可分馆内与馆外两个步骤进行。馆内的陈列计划有:

1、资料的排列样式、展览表现性质:

陈列可依长期、中期、年次各种展览进行。博物馆要有10年内的长期计划,3、5年的中期计划和1年内的年计划。

2、课题(theme)、选题:

每个陈列必须选择有好的主题内容,如北京自然博物馆的人类学馆,应以北京猿人为主题,如不是以其为主题,观众可能就要失望。

3、服务的对象:

这是个很简单的问题,却是博物馆管理中很重要的课题。

4、展品的选择:

展品的是媒体、情报源。一个陈列展览什么东西最适宜,即选好展品,至为重要。

5、展览设施:

即陈列的场所,包括展览放在什么房间,房间如何安排等。

6、展览效果的预测、开放后的调查与评价。

7、陈列法,采用的手段。

····························

在搞好馆内工作计划的同时,也要向馆外作咨询工作。主要是向馆外对口科研部门(包括同类博物馆、研究所、大学等)征求意见,看最需要什么样的展览。在同一城市内,一定尽量避免搞和其他博物馆同样的展览。另外,也可以与企业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进行横向联系,考虑它们的要求。

陈列计划固然重要,但光有好的计划,没有具备计划所必需的基础,也不行,陈列计划必需的基础有:

1、陈列的场所

陈列的场所,原先仅指馆内展厅,现在的陈到场所,意义较广泛,大体有室内和室外两种。博物馆的陈列场所,室内是主要的,但室外也相当重要。特别是在某种特殊情况下,馆外陈列不可缺少。诸如由于藏品过于高、大及其他原因,室内陈列就受到限制。室外陈列的类型有:

(1)、露天陈列主要用于陈列放映人文文化这种题材,如“OpenAirMuseum”,日本称之为“民俗园”。

(2)、自然园(ParkMuseum)主要陈列产业革命之前还没有进入现代化生活的人们生活环境的题材。如“原始村落”陈列。

(3)、现地博物馆(SiteMuseum)指保存下来的历史遗址博物馆。

展览最早是在室内陈列,后来出于了解整个展品的历史环境及其完成性的需要,产生了室外陈列。这样类型的博物馆可包括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自然保护区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室外陈列相对比室内陈列更有魅力。

陈列的场所分室内和室外两种,但陈列过程中两者不是截然有别,有可能应把室内与室外结合起来,这样更有意义。有远见的人已经考虑到这一点。在动物园搞博物馆陈列室(如标本室、资料室),这样,人们在参观动物园时,不仅得到享乐,还能通过参观陈列室而接受到系统的知识教育。总之,陈列工作要努力作到室内与室外相结合。

2、博物馆的可动性

定置的博物馆,是被动地有待于观众参观的。但是,陈列展览却并非都是定置不动的,它可由“waiting”(被动等待)改为“reaching”(主动送出)让人参观,即搞可送出的陈列展览。这种展览,被称为“PortableExhibition”(即可以提着走的展览)。丹麦的西海岸,每年夏季游客很多,为了让游客了解这一带的历史与文化,在当地没有建立博物馆的情况下,附近的博物馆搞起“汽车展览”,用卡车拉去组合式的房子,在海岸边办起展览。与汽车展览相近,可以搞“火车展览”,也可以考虑规模更小的展览,如出租展览。

3、陈列的期间

博物馆陈列分基本陈列、临时陈列(TemporaryExhibition)。一般展览2年以上的陈列,称为基本陈列,临时陈列有年次陈列、季节陈列、定期陈列。博物馆最理想的展览形式,应该是既有基本陈列,又有临时陈列,一个博物馆长期没有陈列更换,观众不会有兴趣再去。有了经常更换的临时陈列,给人有日新月异的感觉,观众肯定有兴趣经常去。一般说,基本陈列和临时陈列所占展览场地的比例,取平均值以5:1为较好,但也应视大小馆的不同而定。例如,南京博物院,基本陈列与临时陈列之比为3:1,也是比较好的。

4、选择主题的办法

(1)、基本陈列(通常陈列,骨干和陈列)。这是博物馆的基本展览,是馆内的主要展览。

(2)、专题陈列(特别陈列)。这与临时陈列无多大区别,在日本多指由国外借进展品而办的展览。

(3)、计划陈列。这恐怕只在日本有,它指在特别计划内,把发掘出来或研究出来的东西,用以陈列展览。选择展览题材,既要考虑常见主题,也要考虑刚发掘出来的新鲜题材。

5、开馆的时间

(1)、白天开放。一般是8:00-17:00或9:00-18:00,只在白天展出,无夜间展出,有无问题?社会生产劳动一般在白天进行,在这个时间里劳动阶级不能去参观,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不能利用博物馆,这显然就是问题。

(2)、夜间开馆。从为劳动阶级服务考虑,有这样的必要。

(3)、休息天开放。

(4)、时间延长,即延长每天开放的时间。

6、博物馆的服务对象

博物馆首先要为地域社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34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