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的记忆宝盒两人,三餐,四季,一生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马黎通讯员郭楠刘安琪

我们看古人留下的遗物,了解人类的历史;也可以在口耳相传中,获取历史没有记载的细节和个人记忆。而现代影像技术,新媒体技术,又可以帮助我们记录历史,留住过往。

关于良渚,你的长辈有哪些“独家记忆”呢?

良渚博物院联合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共同发起“良渚记忆宝盒”口述历史征集活动。以良渚为主题,向社会公众征集视频或者图文,最终制成“爷爷奶奶的光辉岁月”纪录片,记录良渚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

今天,我们推出第三位口述人与良渚的故事。

我是郁金莲,今年81岁了。

我们小时候很穷的,日子难过喔,房子也很破,到处都是农田,大家都会养些鸡鸭贴补家用。

我妈妈在杭州给人家做保姆,离得远,顾不上家里。家里的活儿,我都得帮着干。我还是很能干的,15岁就当上村里农业生产队的副队长了。

郁奶奶的丈夫和她相差13岁。结婚那年,她20岁,他33岁。现在,她81岁,他94岁。他们相濡以沫、白头偕老。

小时候穷,饭都吃不上,哪有条件上学啊。我都是和乡亲们一起,上扫盲班。干完活,天都黑了,才有空拿着自家的煤油灯,带着板凳、桌子,搭起一个“小教室”,围在一起认字,学习。

日子是苦,但我的一双巧手也练出来了。尤其是做衣服,种棉花、纺纱、织布、裁剪,我一个人都行。家里老伴的衣服,孩子们的衣服,都是我做的。过日子,鸡毛蒜皮的事儿太多了,白天要上班,下班回来,饭吃好,孩子们睡了才有空顾这些杂事。孩子长得快,费衣服,做的供不上穿,经常熬到半夜,给他们织毛衣,缝布袄。我现在还留着小时候给儿子做的衣服呢。

郁奶奶亲手做的衣服和虎头鞋

现在年纪大了,日子也好过了,人还是闲不下来。良渚人有给满月的孩子送虎头鞋的习惯,祝愿孩子结结实实的,健康长大。我经常做一些,邻居、朋友家有孙子孙女出生了,满月的时候,就送上一双,是我的一个祝福。

我生在良渚,长在良渚,一辈子都没离开过,良渚的一草一木,都在我心里。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318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