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冀中平原上的棉花为长绒紫棉,亩产籽棉约斤左右。
年,在定县城外棉田里摘棉花的一家人。
冀中平原上摘棉花的妇女,摘棉花即脏又累,为了生活棉农不得不举家劳作。
推独轮车运送棉花的男主人。
棉花过秤,抗战时期在日本侵略者眼皮子底下收购棉花,也是件危险的事。
小作坊里的皮棉打包机。
扛棉花包的中国苦力。
给日寇干活的中国工人,每个捆扎好的棉包都要写上重量、产地和经手人。
为了防雨,加工好的棉包都要入库保存。
棉包装车,运往日本人的收购商社。
给满铁株式会社运送棉花的汽车。
日本人控制的‘厚生工作队’,专门在公路上检查棉农运输车辆,防止其偷着卖给八路军。
年,河北定县沙河渡口,扛棉包上船的苦力。
年,沙河上给日本人运输棉花的大帆船。
年,冀中根据地内摘棉籽的老百姓。
年,冀中军区用棉花纺线的边民。
冀中军区,一边带着孩子一边支持抗日工作的纺织女工。
冀中军区儿童团的孩子也会纺线。
年,冀中平原上待丰收的棉田。
年河北高阳县,日伪统治的纺纱厂内,正在上班的纺织女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