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阅远山李开复机器的温度

因为新书《李开复给青少年的12封信》的缘由,最近我接受了掌阅远山的专访。在采访中我谈到了在人工智能时代青少年的个人成长与职业道路的发展,分享了我在投资、创业、生活上的感悟与思考。在此我将与大家分享专访内容。

文章来源

掌阅科技(ID:ireadernews)

从名牌大学博士到科技公司高管,从创业投资到办演讲做导师,他在台湾、匹兹堡、北京以及全世界各个地方辗转。提炼他的人生关键词,以上这些一定都在其中,它们组成了如今世人眼中完美的李开复。而在一些不起眼的角落,也许是饭桌上,也许是病房中,也许只是一条放学林荫路,藏着真正的李开复。

抓住人工智能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在一间小小的纺织工厂里,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随后一个名叫瓦特的青年,改良出了效能更高的蒸汽机。转眼之间,一场以机器代替人力的工业革命席卷欧洲。蒸汽机、煤炭、钢铁构建了整个工业文明的金属框架,机器轰轰隆隆从天而降,通彻南北。几年后,瑞士钟表匠皮埃尔·贾奎特·道兹,发明了一台名叫“笔者”的机械玩偶,世界上第一个具有自动书写动作装置的发条机器人。机器文明的浪漫想象始于此。多年后的今天,诞生了新闻写作机器人,而它背后的链条变成了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会给这个世界带来怎样巨大的改变?它的边界又在何处?成为如今的热门话题。而在中国,提到人工智能,很难绕开的人之一,便是李开复。在成为人们所熟知的创业导师,著名投资人,前苹果、微软、谷歌高管之前,他是一名计算机科学家。年,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李开复在他的博士生研究计划中写道:人工智能是人类学习过程的阐明,人类思考过程的量化,人类行为的解释,以及对智能原理的了解。它是人类了解自身的最后一步,我希望投身这门新的、有前景的科学。多年后当他重温这段宣言,不无自嘲地调侃年少时对人工智能领域认知的天真。但此时,他的人生已和人工智能紧紧地扭合在一起,组成巨大机器的元件,驱使它稳步运转,完成确定命令。坊间有一个笑谈,说李开复其实是AI。曾经有人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77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