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85后高技能人才王晓菲出席国新办见面

12:42

齐鲁网12月28日讯12月28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请5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者围绕“改革开放与中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5位高技能人才中,有山东最年轻的高技能人才王晓菲。

德州恒丰纺织集团细纱挡车工、高级技师王晓菲,现在是车间的操作辅导员、高级技师。自参加工作15年来,坚持刻苦练兵,在棉纺织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第一名,总结出“改纺不停台”操作法和“罗卡丝紧密纺”接头法。近15年来培养出学员多名。先后开发“氨纶丝操作手法”等多项成果获得奖项。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山东省首席技师。获得中华技能大奖荣誉称号,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和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王晓菲说,年进厂时,企业做了劳模事迹报告会,做报告的劳模是一名细纱挡车工,通过技术练兵,年参加省里技术比赛,取得了第一名,而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党的十六大代表。每次休班回家时,父亲会给她讲老纺织人郝建秀成长的故事。郝建秀也是细纱挡车工出身,并且年龄很小,总结出了自己的操作方法。通过这位劳模和郝建秀的事迹,她认识到虽然细纱工这个岗位平凡,但也能在平凡的岗位上,通过技术练兵参加技术比武脱颖而出。

在培训学员的时候,王晓菲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徒弟,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她的一位徒弟在年德州市第一届细纱工职业技能竞赛时,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今年是第二届细纱工职业技能竞赛,他又以第一名成绩赢得了比赛。她坚持把自己进厂时老师的教诲、影响传递下去。

王晓菲认为,工匠精神和敬业精神是非常值得弘扬和传承的,现在企业的青年职工以及青年学生,需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奋斗的时候不选择安逸,不做“佛系青年”,技不压身,趁现在打好基础,吃苦努力,为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记者见面会实录(节选)

自我介绍

德州恒丰纺织集团细纱挡车工、高级技师王晓菲:

大家好,我叫王晓菲,非常荣幸能够参加今天的中外记者见面会。我来自山东省德州市一家民营企业,现在是德州恒丰纺织有限公司细纱车间的操作辅导员、高级技师。自参加工作15年来,我坚持刻苦练兵,在棉纺织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第一名,并且我坚持与攻关组开展技术研发,总结出了“改纺不停台”操作法和“罗卡丝紧密纺”接头法。我给大家展示一下这个工序的成品,这个管纱是在空管的基础上,经过细纱机设备把粗纱纺成细纱线,再到下一工序倒在筒子上,我所说的紧密纺斜接头操作法,就是传统的纱线是直着在皮辊里出来,我们对紧密纺毛羽指标要求质量特别严格,我们主要控制毛羽,经过不断摸索试验,总结出了把纱线原本应该在左边锭子上纺纱的纱线接到右边这个地方,这样就减少气圈对纱线的摩擦,虽然说把位置变了一下,但是我们把毛羽指标质量提高了很多,也减轻了车工的劳动强度,降低了企业成本,为企业创造了效益。车间为了发挥我的技术特长,聘我为操作技术辅导老师。近15年来,我也培养出学员多名,他们现在都是生产线上的骨干。我也参与技术研发,先后开发了“氨纶丝操作手法”等多项成果获得奖项。

近年来,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山东省首席技师。这次获得中华技能大奖的荣誉称号,我感到非常荣幸,并且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和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这是党和政府对我们一线工人的关心和关怀,谢谢大家。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提问:

请问几位代表谈谈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你们感受到高技能人才的作用和地位都发生了哪些变化?谢谢。

王晓菲:

确实感触很深。党的十八大以后,从国家到地方都对高技能人才高度重视。我们省里也根据国家的政策,年建立了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我是作为产业技能类,年入选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技能类人才。这也是我们山东省对技能人才的一个最高荣誉称号,我也是里面最年轻的一位成员,所以感触特别深。我们企业对技能人才也提供了晋升通道,对不同级别的职称也有一定补贴,就像刚才耿大师和赵大师说的一样,我们从经济方面得到了很大提升。在政治方面,我们也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关怀,当选为党代表、人大代表、工会兼职主席,我也是我们省里的青联委员,非常感谢、感恩这个新时代。谢谢大家。

中国新闻社记者提问:

目前我们看到,企业职工和青年学生对学习技能的热情和积极性还不够。请问在座的几位高级技师对弘扬工匠精神和敬业精神,对企业职工和广大青年有什么建议?谢谢。

王晓菲:

我可能是在座的最年轻的一位技能人才,我先谈一下我的感受。我自身就是一名85后的青年技能人才,这方面感受很深。从我的老师和培训过的徒弟来讲,深有体会。我是年技校毕业以后被分配到棉纺织企业细纱车间,细纱车间是劳动强度最大的一个车间,一年四季都是夏天,特别是每年夏季的时候,7、8、9三个月都是高温高湿季节,那时候正好是7月份,当时我们这批42名男生女生学员同时分配到细纱车间,截止到现在,留在我们车间的只剩下我们两个人,其他人都是忍受不了这样的环境,我们都是倒班,三班运转,有了孩子以后,有的选择了照顾家庭,坚持下来得很少。

我为什么能坚持到现在?我讲讲我自己的故事。年进厂的时候,企业给我们先做了劳模事迹报告会,这位劳模跟我是一样的细纱挡车工的工作岗位,他也是通过技术练兵,年参加省里技术比赛,取得了第一名,而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党的十六大代表,年的时候,他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那儿学习,7月份暑假的时候,正好是我们进厂,给我们做了劳模事迹报告会。我就是受了他的感染,才对这个岗位有了新的认识。因为也是刚进厂,那时候也是高温高湿季节,浑身起满了痱子,感觉很枯燥。每次我休班回家时,我父亲会给我讲老纺织人郝建秀成长的故事,刚才在后台张司长也提到了老纺织人郝建秀。我父亲也是一名老党员,因为我从事纺织,他很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147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