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战争时期,英法两国确实没有派兵干涉,并一度宣称保持了中立。只是,在中立的幌子下,英法并没有少进行多少龌龊的勾当。
年美国内战爆发后,英国政府首先发表中立声明,表示“女王政府决定在上述敌对双方的战争中严守中立”。不干涉美国内战。
英国发表声明后,紧接着,法国也发布了中立声明。
先来看一下英国,英国是北美殖民地的宗主国。美国独立战争的发起,就是为了反对英国。而到了林肯坐上总统宝座,南北战争爆发。此时的英国却没有趁火打劫并做壁上观,这种行为确实令人感到匪夷所思。
要知道,当时的英国是世界上第一工业强国,其中纱布是其大宗出口产品之一。而纺纱使用的棉花,却需要从世界各地的原料产地进行采购。而拥有着优良气候条件的美国南方,加之因为奴隶贸易而极为低廉的劳动力价格,使得双方一拍即合。
南北战争势必会影响到英国的利益,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因为美国北方相比于停留在种植园经济时代的南方,工商业显然更加发达。不过,一个强大的北方必然不会为英国所喜。所以,支持南方就成了英国必然的选择。
当时,对于南北战争的态度上,英国国会也曾发生过严重的分歧。不过最终时任英国首相的帕默斯顿说了句名言:“我不喜欢奴隶制,但我们需要棉花”。也就为英国政府支持南方奠定了基调。
那么法国呢?
法国和英国之间有着宿怨,一个战争,双方竟然能连续不断打上百年。可见双方之间刻骨铭心的仇恨。自然,在对待美国南北战争的态度上,法国也会和英国不同,很显然它要支持北方。
毕竟,一旦美国北方胜利,那么会有很大可能成为英国的竞争对手,打击英国的棉纺产业。这个打击虽然不是致命的,但是必然会导致英国伤筋动骨。
所以,双方各怀鬼胎,却又不约而同的扯了一面中立的旗帜来掩人耳目。
这些,或许是我们能够看到的画面。其实,南北战争的发动,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也绝非是南北双方的矛盾激化到严峻的地步。这一切的幕后推手,完全不是各国的政府。而是代表着当时世界最有权力的银行家。
当时,新兴的美国民选政府并不为这些人所喜。原因很简单,他们为了操控美国经济,和美国的政府你来我往进行了长达多年的战争。最终,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双方互有成败。而南北战争期间,则是国际银行家溃败之后选择的另外一种方式。而参与其中的,就是英法德甚至美国的银行家们。
他们为了彻底操控美国经济和最大的权力,令美国民选总统成为傀儡,开始在全美上下进行造势,鼓吹南北双方的矛盾。将原本并不严重的矛盾推波助澜,令人们产生同仇敌忾的心理。在民意的汹涌之下。即便明知道是一个阴谋诡计,但是林肯也不得不进行这一场本来不会发生的战争。
英法没有派兵参与其中的另一个原因是,当时他们内部的日子也不好过。经济处于较为低迷的阶段。不过林肯为了抵消英国的力量,还是选择找了一个盟友。这就是沙俄。
随着沙俄的介入,原本复杂的局面更加复杂化,最终英国支持的南方输掉了这场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