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产业革命,造就日不落帝国中国故

年的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貌似强大的清朝被远隔重洋的殖民大国英国打得毫无还手之力,此中的最大原因在于英国刚好经历了长达七十年的产业革命,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远远走在前头,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头羊。

经济成果转换为军事实力,促成英国成为世界最大、最强的殖民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

英国产业革命是从棉纺织业开始,科技创新是工业发展的基础,每一次重大科技发明,都会推动工业更上一层楼。

年,凯伊发明飞梭织布法。

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以其妻子的名字命名)。

年,海斯发明水力推动的纺纱机。

年,瓦特发明蒸汽机。

年,卡特赖特发明水力织布机。

年,斯蒂芬逊发明蒸汽机车。

年,英国率先开启铁路时代。

在众多工业部门中,还有不少类似的发明创造。这些发明者大多不是出身名门望族,受过高等教育。只是一些普通而不平凡的工匠,经过他们不懈地努力和尝试,也获得了影响人类进程的巨大成就。当时的英国社会可谓进入全民创业阶段,充满了勃勃生机。

开明的政治,促进了经济的繁荣。繁荣的经济,提高了全民幸福指数和文化素养。高素质的人才,推动了社会进步、科学发达、思想开放。这才是人类理想的循环周期。

此时的中国,虽然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增长速度远远赶不上人口的增长速度,中国人的精耕细作的水平,农田利用程度,都已达到极致,没有太多增长空间,没有创新科技,就不能承载人口压力,只会日益贫困化,导致农业破产。当时的中国就处于这样一个困难局面,而无法自拔。

手工业中,景德镇陶瓷比较突出,有不少新工艺产生。其他的如丝业、冶炼业、盐业等也有很大发展。但有一个致命缺点,就是还维持比较原始的制造工艺,既没有创新也没有创新的意识,只是在那里啃老祖宗的老本。

在对外贸易中,丝、茶贸易占了大头,支撑着中国整个对外贸易。

官办的工场,虽然规模不小,但管理落后,贪污横行,造成亏损严重,不但起不了促进作用,反倒成了政府的负担。

中国人在近代以前,对科学和技术的重视程度一向不高。

康乾盛世时,在科技方面虽然也有点成绩。但重点集中在天文、算学、农学、医学、地学、建筑方面,在工业方面少有涉足。

阮元是清朝大臣,对机械制造方面略有研究,但研究成果仅停留在纸面上,根本没起任何作用。象他这样的人,在清朝也属于绝无仅有的人物。

一个昂首向前,一个故步自封,他们的交手,注定失败的只能是故步自封的一方。

历史经验多次告诉我们,发展实业,才是治国的根本。实业的发展,主要要靠科技先行。科技先行,需要创新型人才。我们的教育还需努力,任重道远,我们每个人都责无旁贷。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300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