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小镇水浒传情黄泥冈

环梁山者八百里皆水也,堆北距梁山六十里许,为水浒南岸,古称为黄土岗,即此处也。

黄泥冈

黄泥冈镇:北顾比肩梁山之颠,南瞰下卑巨野之陂,东襟通汶河济水之津,西带接廪丘帝丘之虚,中央堆突坦荡,四周隐隐伏伏,纵缩广袤,支连于金线岭之脉“。

《水浒传》中开篇故事:晁盖、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脍炙人口,就是发生在这里。《郓城县志》所载“梁山泊打鱼,黄泥冈晒网”即指此地。

水浒传

这座位于山东菏泽的鲁西南方向的小镇,似乎也就是镇子周围方圆几里地的人们才熟悉,但这里的人们乐善好施,勤劳致富,美丽的镇子也在跟随着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脚步勇步向前,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农业技术水平稳步提升,商业经济大幅上涨。当地老产业:纺纱-织布-酒业-孵化等产业链近几年焕发新活力。城乡一体化建设给当地百姓带来极大的便利,小镇幸福生活指数连年增高。

十五年前的小镇及周边村子,还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十五年的不断发展的经历,可以说是新中国发展历程中的缩影。

15年前的村貌

05年之前当地百姓基本还以“农耕”为主,生产基本全靠人力,每到春种秋收的时候,热闹至极,那时的人们基本还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有时因为下雨不能去地里干农活,正是休息的好时机,赶到下午,吃完午饭,便可小睡一会,醒来做点改善生活的小菜,一家人乐呵呵的,直到雨停了,天空放晴。孩子又在大街上玩耍起来,老人们出现在了胡同口闲聊。

虽然那时的镇子,没有那么多小汽车,没有那么多大超市,但还是因为骑着从别人家借来的自行车去赶集而感到异常的兴奋,因为能要来一块钱的零花钱而高兴得手舞足蹈。

农忙播种打场跳皮筋游戏

不知从何时生活的节奏变快了,镇子上赶集的人们变得熙熙攘攘,秋收人们不再那么忙碌,机械化收割,机械化播种,大部分的时间人们进城打工或在当地创业经商,虽然不舍以前时光漫漫,但是走访百姓,他们回复最多的便是“现在社会好了,再也不用那么累了”细细想想或许大部分我们眷恋的是小时的记忆,而现在的农村百姓确实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而深感受益。

机械化收割机械化灌溉机械化播种

现在的小镇不但快速发展还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小镇文化--水浒文化,年2月正式由”黄堆集“更名为”黄泥冈“

更名仪式

此次揭牌更名仪式标志着这座历史文化名镇发展揭开崭新一页,浓厚的水浒文化将赋予该镇新的文化内涵和发展机遇。

水浒文化的渊源还要从晁盖、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说起,其中白胜在此次任务中担任重要角色协助晁盖等人通过“卖酒取纲”的计策成功智取,后来被迫上了梁山,在梁山上白胜虽然地位不显著,却参与了很多行动。一百零八将之一,大聚义时排名位。然而白胜家家居白家寨,就是现在的黄泥冈以南3公里白垓村。在这里百姓封白胜绰号“白日鼠”绰号来历有很多传说,但可考证的是白胜机智过人,并且乐于助人。清代初,梁山泊所在地的寿张知县曹玉珂写的《过梁山记》中说:“晁、宋皆有后于郓(城)。”至今山东郓城县西北晁庄村的晁姓人,自称是晁盖后裔,说郓城县的黄堆集就是当年的黄泥冈,郓城县白垓村就是白胜的家乡,白胜井至今尚存。黄泥冈酒厂酿造的白胜酒,也是取自白胜井所酿。

水浒好汉白胜水浒好汉智取生辰纲

更名同年黄泥冈镇党委书记孙晓晨介绍:年该镇实现生产总值63.6亿元,人均GDP达到2.73万元,其中工业生产值54.6亿元,黄泥冈镇更名将借力浓厚的水浒文化推动这座历史文化名镇更大发展。

年抗疫之年开年之际对新一年的城镇建设有了新目标新规划,黄泥冈镇党委书记张卫国在七一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指出:

“抓好镇村建设,构建宜居城镇。坚持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城镇发展,合理定位城镇功能,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切实提高建设和管理水平“

也有精准的分析了当地发展现状“个别党员干部思想不够解放,精神不振作,满足现状,进取心不强;个别村干部团结共事意识差、私心重,还存在不团结、不和谐现象;产业结构调整任务重,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压力还比较大等等,这些问题成为制约我镇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瓶颈因素,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新的文化特色,新的领导班子,新的发展机遇,希望未来的黄泥冈镇越来越好,用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建设富饶美丽、和谐文明新黄泥冈。

亲爱的读者们这是分享老家故事的最后一站,在前几篇文章中也特别感谢大家对小编老家的支持,希望大家有时间来做客,好客山东欢迎您,乐善好施的黄泥冈百姓欢迎您。感谢大家阅读。走进最美首都北京继续为大家分享好景好人好风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369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