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随着人类社会各种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成了我们现代全部社会体系所赖以旋转的轴心,让我们认识到了资本的本质。
本质,指某一对象或事物本身所必然固有的特定属性。
究竟什么是资本?其本质何在?
资本首先是作为生产要素存在的,它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功不可没。因而,在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资本随处可见。
一、物质本质
资本是一种有价值的物质,它可以增强一个人进行经济活动的能力。包括山林、矿藏、水以及厂房、设备等物质资源。
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条件,是全部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础。人类的生活要以物质生产作为基础,生产方式以人对自然的支配为前提。人类渴求彻底把握世界、了解世界以及改造世界以确立自身的地位和价值。在一系列的实践过程中,人类习得并传承了实践经验,对客观世界和自身的行为思维有了判断、解释和评价。
人类的实践活动既是物质活动,又是社会创造活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动力并建构人类的生存方式。人们在改造、认识自然界的实践中,也同时进行自我改造,包括其生理结构、人类社会关系和人类思维方式等方面。
二、人性本质
人性指的是人所具有的正常感情和理智。人的实践活动对于认知世界具有本质的意义,因为人和人的劳动实践产生社会,使得自然附着物对象化、人格化。
人格化是指把人的特征、情感或意图归因于非人的实体,把人的形态和特征赋予抽象概念如民族、情感、自然力、季节和天气等,也可以赋予实体的物质,它被认为是人类心理的一种固有倾向。
从某种思维角度看,人性本质映射资本本质,资本的人格化才赋予资本意义。资本在人性的驱使下完成自身。资本的运行就是人的活动,具有人性、情感和理智等秉性。
资本作为人格化的、有意志和意识的资本执行职能,让人们了解到资本作为资本支配者的代理,映射了人性的本质。
三、运动本质
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即贸易,是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简单商品流通以卖开始,以买结束;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流通以买开始,以卖结束。作为运动的起点和终点的,在前一场合是商品,在后一场合是货币。在整个过程中起媒介作用的,在前一形式是货币,在后一形式是商品。
由此可见,资本是运动的物质,具有运动本质,它的增值过程是运动的过程,表现在贸易过程。
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人类通过各种生产实践活动来实现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从劳动力作为运动资本的角度来理解,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为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
资本的内在是什么
从现代社会基本的劳动形式中可以发现,现代雇佣劳动制度为资本创设了最大化的增殖自身的有利条件。在雇佣劳动制度下,劳动者为了获得生活资料而不得不出卖自身的劳动能力,当劳动力成为商品后,资本取得了对劳动力的支配权,为资本实现自身的本性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换句话说,正是在现代社会的雇佣劳动制度下,才为资本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温床”。
在社会生活中,起支配和决定作用的是以资本增殖为目的的“等价交换原则”。这一原则迫使一切社会行为都被纳入到资本实现自身目的的交换关系中。在看似公平、公正的交换过程中,实际上已经隐含了资本的强制性,一种在资本统摄下的强制的、非公平的交换。交换双方的利益实现必然是优先于资本占有一方而不是劳动者一方。
把自身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就是为了增殖自身,而资本要想增殖自身就必须进行交换,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通过交换进入到消费领域时,资本才能真正实现自身本性,否则一切都是徒劳的。但并不是说资本在消费领域是无力的,和资本在生产领域起主导作用一样,资本在消费领域仍然主导着一切。原因就在于资本对生产和消费的纽带——交换的绝对控制,资本只有在不断的交换的过程中才有增大自身的可能性,但这种交换关系只是资本生成后的配套产物,所以它理应为资本服务。
从现代社会中的一些基本建制中已经给予了资本不可超越的优越性,这一点集中表现在作为社会存在和社会发展的基础领域的社会生产领域。
但是,仅仅讨论资本的本性是不够的,因为这种物的背后还体现着深刻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随着资本自身不断的发展,物象背后的人象特性也会逐渐显现出来。
资本是个魔鬼,社会的内在生产方式无法破除资本的本性,而资本的无限增殖自身的本性迫使社会中一切个人、集体甚至国家都无条件的服从于“它”。资本每到一处就把自身的“伟大”传播到那里。
随着资本不断地向更高级的阶段发展,把资本不仅看作是“物”,而且还应看到它的“社会关系”属性。资本更为深入的本质——社会生产关系,劳动材料和劳动资料只有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支配下才能成为资本本身。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脱离了这种关系,它也就不是资本,就像黄金本身不是货币,砂糖并不是砂糖的价格一样。
资本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在资本发展到货币资本和生产资本的阶段,资本的物象特性仿佛消失了,而隐藏在背后的社会生产关系特性逐渐清晰起来,资本成了支配整个现代社会物质生产的纽带。在这种纽带关系下,积累起来的、过去的、物化的劳动成为支配直接的,活的劳动的主导因素。
资本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归于自身的统摄之下,并操纵着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资本本质的“社会关系化”,而这样一种社会关系实质上是一种颠倒的“主客体的关系”,资本这种本身由人所创造的“物”,反过来开始支配人,开始消解了人的主体性,并逐步建立了从资本自身为唯一的主体存在的虚假主体性,进而成为统治一切的强制权力。
资本按照自己的模样为自己创造出了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形成了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的全面关系,多方面的需要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
资本由于其自身的本性,建构出了一个以自身为制高点的社会生产关系体系,并把世界上迄今为止出现过的一切事物都划归到自己的统治之下。不断追求生产的最大化,通过对科学技术的统治,进一步完善社会分工结构和劳动部门内部的分工结构,甚至把世界上的一切国家的生产都纳入到自身的体系中来,从原来国与国之间闭关自守的状态发展到今天开放、合作、共赢、竞争、冲突的大国关系,大大推动了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发展。
资本作为一种强制权力表现在资本成为支配一切的权力,这也是现代资本逻辑生成的最初起点。从资本统摄社会生产的那一刻开始其实就已经预设了资本统治一切的开始,因为资本“占领”了作为社会整体存在和发展基础的物质生产领域。从社会生产领域进而进展到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交往关系领域,此时的资本作为一种颠倒的社会存在物,并在此基础上把自身的这种强制性推向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资本虽然推动了这一切的现实的发生,但也把自身不可避免的矛盾遗留了下来。
在现代社会中,资本成为衡量一切事物的尺度,由于自身不可超越的权力意志体系把现实社会牢牢地束缚在自己的“抽象统治”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