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沈阳晚报
父母上班,谁来看护孩子?一到暑期,不少职工家庭就为此犯难。近日,记者了解到,为缓解部分家庭暑期孩子“看护难”问题,沈阳辽中区立足区域实际,拓宽托管服务渠道,与社区和村屯牵线搭桥,吸纳志愿者、退休教师广泛参与,形成工作合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暑期托管服务。
全覆盖开启公益托管服务
官方托管是一种社会公益兜底服务,是公共教育资源回馈社会的民生工程,辽中区坚持“教师志愿参与、学生自愿参加、公益普惠”原则,与多部门主动对接,形成了“1+8”官方托管服务新模式。以辽中区第四小学为中心进行辐射,重点打造兴工社区、纺纱社区、平安社区、光明社区、建设社区、蒲安社区、近海新苑社区、潘家堡镇于家台村8个重点社区和村屯,服务半径覆盖城区内所有学校,确保有需要、有意愿的家长和学生能够“无死角”地享受公益托管服务,真正切实解决家长负担。
师资总动员保障精准托管
“我家孩子现在上五年级,白天我和爱人都忙着上班没时间管,我们担心他的安全还有就是学习。这回楼下的社区有托管了,我第一个就把他送过去,不仅近还有在校的教师,孩子的学习和安全我真的太放心了。”纺纱社区居民王女士说。
辽中区第四小学作为校内托管的主阵地,24名教学能力扎实、管理经验丰富的模范教师参加托管服务。同时,区教育局在全区征集了77名教师志愿者下沉到社区和村屯,按需定量、志愿参与,依据教师现居住社区、所教授学科和时间来确定服务地点以及编制课程菜单,精准实施社区托管,既不让教师感觉被托管“捆绑”又能让学生有更多的课程选择。在此基础上,大力征集和引导大学生志愿者、优秀退休老党员和区巾帼志愿者等多行业、N类优秀服务人员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暑期托管,不断壮大师资队伍,让官方托管能够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课程+社团”丰富托管内容
辽中区第四小学将区精品社团延伸到了托管时间,组织专业教师从“零”培训。书法、音乐、绘画、舞蹈、手工设计、作业辅导等多门课程,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垃圾分类、文明交通、安全防护、科普实验等多种实践活动,让托管内容更优质、更精彩。
辽中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急家长之所急,想家长之所想”开展暑假托管服务的初衷所在,则是能够有效缓解暑期“看护难”问题,切实减轻家长“看娃”负担。下一步,辽中区教育局将积极统筹多方资源,实现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确保暑期托管“托得住、管得好”,助力“双减”政策精准落地,让暑假托管服务办成家长满意、学生受益的惠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