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到工业革命,人们的第一反应一定是瓦特改良蒸汽机,这确实是工业革命的标志,但是工业革命的开始,却是由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开始。
在年里的一天晚上,哈格里夫斯回家时,不小心一脚踢翻了他妻子正在使用的纺纱机,当时他的第一个应就是赶快把纺纱机扶正。但是当他弯下腰来的时候,却突然愣住了,原来他看到那被踢倒的纺纱机还在转,只是原先横着的纱锭变成直立的了。他猛然想到:如果把几个纱锭都竖着排列,用一个纺轮带动,不就可以一下子纺出更多的纱了吗?
哈格里夫斯非常兴奋,马上试着干,第二天他就造出用一个纺轮带动八个竖直纱锭的新纺纱机,功效一下子提高了八倍。同年制成了以他女儿珍妮命名的纺纱机。4年后,哈格里夫斯在诺丁汉与别人合资开办一家纺纱作坊,并用珍妮纺纱机生产针织用纱。“珍妮机”不但效率高,而且纺出的纱质量也比较好,因此哈格里夫斯的生意也非常不错,“珍妮机”也渐渐流传开来了。
“珍妮机”的流行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序幕,加上到了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等,这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工业革命传播到英格兰再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后来,工业革命传播到了世界各国。
2、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显示科技,是曾经出现在一些80后家中的CRT大块头,最早是年由德国人卡尔·费迪南德·布劳恩发明的,其工作原理和我们家中电视机的显像管基本一样,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图像更加精细的电视机。经典的CRT显像管使用电子枪发射高速电子,经过垂直和水平的偏转线圈控制高速电子的偏转角度,最后高速电子击打屏幕上的磷光物质使其发光,通过电压来调节电子束的功率,就会在屏幕上形成明暗不同的光点,最后形成各种图案和文字。
如果说CRT哪一个特征令人印象深刻,相信多数人会说:体积。CRT显示器个头大,占用空间大,尤其是尺寸增大后,CRT显示器的体积更是让人无法接受。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笨重的家伙,曾长期统治了显示器、电视和投影机三界。直到LCD液晶的出现,CRT因种种劣势才败下阵来,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从工业的发展历程来看,技术创新毫无疑问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工业4.0时代,技术创新仍旧是工业革命核心驱动力。液晶显示器的出现,让我们的桌面迎来“薄”时代。看看你现在桌面的显示器,能有多薄?20cm?10cm?6.5cm?10mm?……
HKC用通过不断技术创新,最终给用户的答案是6.5mm。你不要看错了单位,是毫米。HKCB的厚度仅6.5mm,你可能还不知道出自于苹果制造工艺的厚度是7.1mm。也就是比苹果iPhone6s还要薄0.6mm。
这也是至今为止,最薄的显示器。B一举打破一般显示器机身不能突破10mm厚度的限制,完美诠释什么叫“薄如刀锋”。如此般的工匠品,摆在桌面,就如今时代的镜子,为大工业时代的中国制造业正名。
工业的进步不存是碰巧的、偶然的,而成为有系统的、渐增的。我们知道,我们将用匠人的精神,制造出越来越完善的产品。到目前为止,最纤薄显示器B的诞生,也标志着HKC的液晶显示器制造工艺已经进入全新的技术高度。
点击原文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