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电影不是为了理想,拍电影就跟喝茶抽烟一样,是日常生活。————贾樟柯每个人都有表达的需要,或者创作的需要,那是一种生理需求。就像开头提到贾樟柯的那句话,拍电影就是他的一种需求,像喝茶抽烟,像感冒发烧,过程的经历是你慢慢恢复最好的状态,强健如初。这些表达,就是一个梳理自己想法的过程,使之更了解自己,它应是上帝的赐予。好了,那个蓝色的女人有她想表达的东西。这蓝没有巴洛克的富态模样,没有浮世绘的精致脸庞,也没有现代主义的棱角,这个比喻不知恰不恰当,但我现在有些语无伦次了。我偏爱朴素的东西,青睐手艺的温度,在榕江的日子,我爱上手织布,在那里叫做侗布,蓝色女士说。手织布又叫土布,是几千年民间形成的手工布艺,其工序大致分为植棉、纺纱、织布、染色等环节。早在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已创造出了用于纺纱的纺轮,用于织造的原始腰机。宋末元初,黄道婆被尊称为布业的始祖。明代中叶,人们普遍穿上了棉布做的衣服,直到今日,棉布仍是中国人制作衣裳的主要原料。“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手织布技艺,这曾是每个家庭的女性必备技艺,而现在,懂得这整套完整技艺的人却已是凤毛麟角。1在榕江侗家村寨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大片的棉地。“谷雨”来临前人们将棉地整好,于“谷雨”后播种。棉花种植从插种到收获的半年多时间里妇女们辛勤劳动耕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棉花挂满棉枝时,开始捡棉,然后晒棉、选棉、轧花、弹棉、搓棉,棉花搓好了之后,用布袋装好,待后纺纱逐把取用。2纺纱工序是将采好棉花经过晒干之后,用纺纱机把纤维捻在一起,把棉线一点点的抽出来,捻搓成细密的棉线,棉线经过搓捻就变长了。(此图来自于网络)3在纺纱到织布期间也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浆纱、绕纱、走纱、染纱等大大小小的工序,最后再上机。条纹布、两色等格花布,多色不等格花布,纺织工序就更加繁复了。上浆后正晾晒的纱线用分线器梳理经线收卷到固定的架子上经纬线丝丝相扣织出富有变化的布匹4染纱应是织布前的准备工序,可以将不同的色线搭配起来,织出丰富变化的色彩,如各式的条纹布、格子布。染色的配制染料通常用靛蓝植物作染料,染出浅蓝、深蓝、藏青、黑色等颜色。出现蓝色的泡沫说明起缸成功可以下布了蓝染呢在化学分类上属于还原性染色法。染色之后会出现黄绿到蓝色的变化,这是被染物与空气中的氧气产生氧化作用,使色素定著在织维上。染色氧化后,清水彻底漂洗,有助于织维的吸色作用,也以免出现掉色现象。蓝色织物时光很慢,妇女们挂起了染好的蓝衣裳,微风浮动着,不然觉得很美好的样子,每个人都变成了蓝色女士。产品与环境照片均来自牧梭人家,如果你也喜欢手工布和手工作品的话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