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
在18世纪以前,人们都是用手工纺车来纺纱的。这种纺车一次只能纺出1根纱线,生产效率很低。年,约翰·凯伊发明了飞梭,使织布的速度提高了两倍,棉纱更加供不应求。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英国皇家艺术学会于年公开宣布:谁要是能发明一种新型纺纱机,“一次纺出6根毛线、亚麻线、大麻线或棉线,而且只需一个人开机器或看机器”,谁就能得到重奖。可是两年过去了,仍然没有人将这笔奖金领走。
当时,英国兰开夏郡有个叫哈格里夫斯的纺织工,他的家里很穷。为了增加家庭收入,他的妻子珍妮每天坐在纺车前忙个不停。因为纺车上只能放1个纱锭,她每天起早贪黑地干活,也只能纺出1锭棉纱。看着妻子由于日夜不停地劳作而消瘦下去,哈格里夫斯非常心疼。他决心发明一种高效率的纺纱机,使妻子能轻松一点。萌生这个念头以后,他每天都在想着这个问题。
年里的一天,哈格里夫斯很晚才回家,而珍妮还没有休息,仍坐在纺车前纺纱。也许是因为太累了,他开门后不小心一脚踢翻了纺车。他赶紧弯下腰,想把纺车扶起来,这时他突然愣住了。
“珍妮,你快看!”哈格里夫斯惊喜地叫起来。
“看什么?”妻子有点莫名其妙。
“原来平放着的纱锭现在变成直立的了,可是它仍然转得那么快!“哈格里夫斯解释道。
“那又怎么了?”妻子还是不太明白。
是啊,那又怎么了?
故事二
欧雷里拥有一支优秀的棒球队,选手们都有过卓越的比赛记录,人们都认为这是一支最具潜力的冠军队伍。但是在一次比赛中,他们表现得很糟糕,接连输了7场比赛,比赛时队员的情绪非常低落。欧雷里仔细分析了情况之后,认为问题的关键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队员普遍缺乏自信,没有必胜的信心,消极的态度使他们的水平受到了限制。
欧雷里听说一位著名的牧师正在附近布道演讲。很多人相信他拥有神奇的能量,当地人纷纷前去等待他赐福。欧雷里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你知道是什么吗?
故事三
美国哲学家、诗人爱默生有这样一件趣事:
有一天,他和儿子想把一头放养在牧场上的小牛犊赶回牛栏。他们好不容易把小牛犊赶到牛栏旁边。但是任凭爱默生在后面如何使劲推,他的儿子在前面用力拉,小牛犊就是死死地抵住地面,不向前迈一步。父子俩急得满头大汗,还是奈何不了它。
这时,他们家的女佣出来看到了这个情景,笑了起来。她走上前去,用手摸了摸小牛犊的嘴,小牛犊竟乖乖地进了牛栏。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故事四
当今时代以瘦为美,无论是胖的还是不胖的女人都在忙着减肥。肥胖的女人在买衣服的时候都不愿意对售货员说“我要大号的”,“我要特大号的”。如果不识相的售货员向她们推荐大号或特大号的服装也会引起她们的反感。美国的一位女企业家南茜运用取代想象为肥胖的女性着想,想到了一个避免尴尬的办法。
她想到的是什么方法呢?
故事一答案
哈格里夫斯说:“如果把几个纱锭都竖着排列,用一个纺轮带动,不就可以一下子纺出更多的纱了吗?”说干就干,哈格里夫斯马上开始试制新型纺纱机。经过反复研制,他终于在年设计并制造出一架用一个纺轮同时带动八个竖直纱锭的新纺纱机,工作效率一下子提高了八倍。为了纪念自己的妻子,他把这台新型纺纱机取名为“珍妮纺纱机”。
故事二答案
欧雷里把选手们的球棒借走,并叮嘱他们在他回来之前不要离开宿舍。过了一个小时,欧雷里满面春风地回来了,告诉选手们牧师已经对球棒赐福了,每个球棒都有了无敌的威力,选手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对获胜充满了信心。第二天比赛果然打败了对方,在以后的比赛中也是所向披靡。
当我们不自信的时候,可以通过想象模拟成功,或者具体细致地回想自己有过的成功经历,还可以想象自己在性格、作风、能力等方面具有的优势。这种想象可以激发潜能,让我们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充满激情和信心。
故事三答案
她刚才在厨房做饭,手上沾有盐味。小牛犊闻到盐味,然后兴高采烈地舔她的手,女佣后退到牛栏里,小牛也甩着尾巴跟着她走去了。
女佣之所以能想到这个简单的方法,是因为她更懂得牛的习性,通过满足牛的需要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故事四答案
她把小号、中号、大号、特大号,分别用玛丽号、玛格丽号、伊丽莎白号和格丽丝号代替,巧妙地消除了消费者的顾虑,大大促进了服装的销售。
没有人愿意被别人提及自己的缺陷,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讳疾忌医的原因。比如患有狐臭的人都忌讳听到别人说起“狐臭”二字。有一家药厂考虑到患者的心理负担,给自己的产品起了一个优雅的名字“西施兰夏露“,并用了一句很有人情味的广告语:“你的秘密只有西施兰夏露和你本人知道。”善解人意的厂家自然得到了丰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