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兴三台强三台思路织出新丝路

白癜风的防治 http://pf.39.net/bdfyy/bdfyw/180817/6466855.html

近年来,三台县委县政府以新发展理念催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拉近产业项目、工业企业与群众的距离,铸牢共同体意识,使群众的幸福生活和三台的社会经济发展联系紧密。直播绵阳推出《工业兴三台强》系列报道,带大家走近三台工业。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蚕桑业在三台发展的“黄金时期”,期间培育出了一批以纺织为主导的工业企业,奠定了三台纺织产业的优势基础。而今,三台作为绵阳市规划建设的“两翼”地区高端纺织功能区,在“产业立县工业强县”战略布局下,纺织服装工业又有怎样的发展呢?一起来看看。

初夏,三台的空气湿度和温度十分适宜夏蚕生长。蚕宝宝忙着吃桑吐丝,而三台县银泰丝绸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忙着为今年第二批蚕茧的收购联络养蚕大户。

银泰丝绸是三台唯一一家从事蚕丝加工和贸易的企业,为保证丝绸品质,企业一直使用本地蚕茧作为生产原料,在全县自建蚕桑基地2.5万亩,实行统一优良品种和技术管理,以订单的形式从养殖户手中收购蚕茧,帮助养蚕户户均增收元。

收购的蚕茧,送到位于黑鹅寺工业区的蚕丝加工厂,经过混茧、剥茧、选茧等工序后,开始从蚕茧身上抽丝。蚕茧怎么变成蚕丝?这引起了三台县融媒体中心主播谌杨的兴趣,她随工人走进缫丝车间,一探究竟。

自动化的缫丝机器,精细准确地将一根根蚕丝从蚕茧上抽出缠在小籰上。

在制丝行业已经工作近四十年的涂明琼大姐说:“最早我们就是用手缫丝,劳动强度非常大,收入也低。然后慢慢改到机械自动缫丝,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产品质量提高了,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

就在一根根蚕丝从蚕茧上剥离时,另一车间的工人正忙着将生丝复摇,按规定的排数、绞数、重量打成一定规格的小包。一包生丝在市面上售价元左右,极大地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生丝销往哪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重庆占了七成。年,三台缫丝68吨,70%销往重庆,30%销往浙江、南充等地,产值万元,进一步加快了建设成渝地区承接先进制造业产业转移先行区步伐。

一个蚕茧由一根完整的蚕丝裹成。如果用来比喻三台的纺织服装产业链,那么这条产业链也将像蚕茧的蚕丝一样完整。青东坝工业区的一间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整理一批刚到的新疆棉花。一个小时后,这批棉花将被放进数控机器内,通过气流纺纱生产线变成棉纱。

数字化控制的生产线,相比以前人多嘈杂的车间,让这位女工的身影看起来更加从容。

这间棉纺生产车间是四川泰宇达棉纺有限公司的,年,该企业经三台招商引资落户南寺坝工业区。在过去的12年,该企业在在三台这片发展沃土上不断壮大,技术不断革新改造,成为了四川省重点民营纺织企业。

这间纺纱车间可不是泰宇达的全部产业链。走进泰宇达织布车间,一屡屡棉纱在机器上层层交织,一块高端坯布就在你眼前成型。该企业年产坯布、色布及各种服装面料万米,针织布吨。

随着企业做大做强,生产坯布等原材料已远远不能满足发展需求,于是就有了一块布的两种用法。一种作为高端适销产品,向国内市场供应,如浙江、福建、广东等;一种由距离米远的绵阳佳联佳禧印染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印染后,返回自己的制衣车间,制作成服装销售。

除此之外,该企业在阿里巴巴建立了自己的销售网络,还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多个销售办事处,实现了电子商务和实体销售同步走。电商每月销售占销售总量的20%以上。

纺织服装业在三台是一个特色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了纺织、印染、服装于一体的产业链,这意味着三台正以工业发展为号角,产业集群为先导,打造产业舰队,提高整体市场竞争力,从而推进三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让全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三台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220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