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有民间有很多很好玩的俗语,比如:宁可夜宿荒坟,不可借宿古庙。就是对出行人的人的一种警示,古代外出不太安全,有的古庙里住的是假和尚道士,他们看到有钱的客商会起歹心,杀人害命。
古代没有监控没有通讯设备,一旦被坏人堵到屋里,往往叫天不灵叫地无声。
别说古代,就是现代,有的人住到酒店都可能遭遇难言的诡异事件,比如蓝可儿。
所以古人总结的一些处世智慧,有的还是挺有用的。
不过古人的理论,有的也没有太多道理,说个没道理的,比如民间合婚中用的口诀:
白马犯青牛,
羊鼠一旦休,
蛇虎如刀错,
龙兔泪交流,
鸡犬休相见
猪猴不到头!
一些农村人把这话封为圭臬,甚至有的人家结婚的时候要看属相的,不但新娘新郎要看,就是伴郎伴娘亲戚都要看,有些属相是要回避的。
看过一个自媒体人写文章说这种属相合婚是易经上传下来的,自古就有的传统,看到易经传下来的这几个字,白袍同学当时就笑了,神TM易经,这哥们可能连易经有多少章都不知道就开始碰瓷易经了。
属相合婚起源于命理中的相害理论,现在流行的各种命理理论的源头是宋朝初年的徐子平,所以这套理论又叫子平术。
南宋的时候徐大升写了两本书总结了徐子平这套理论,这两套书叫《渊海》和《渊源》,明朝时人们把这两套书合在一起起个名字叫《渊海子平》。
徐子平的理论在南宋被总结起来,到了明朝命理学由于很多高级知识分子的加入,逐渐成熟。
在徐子平这套理论中有一个工具是衡量地支之间关系的,叫地支相害,或者相破。
六害是这样的:
丑午相害,对应的是,白马犯青牛。
子未相害,对应的是,羊鼠一旦休。
寅巳相害,对应的是,蛇虎如刀错。
卯辰相害,对应的是,龙兔泪交流。
申亥相害,对应的是,猪猴不到头。
酉戌相害,对应的是,鸡犬休相见。
古代的文化讲究一个理字,古人认为这套相害理论完全没有道理,比如那句猪不到头,申金本来是生亥水的,这俩属相在一起是能量增加2+2=8的关系,又何来相害一说呢?
同为命理学四大名著之一的《滴天髓》就曾经说:刑既不足为凭,而害之意,尤为穿凿。
白袍同学估计徐大升写出两本书,在传抄的过程中,有人不断加入自己的私货,就成了如今的模样。
后来这种理论传入民间,人们简化为属相合婚的条件,这个过程大约是在明清之间,因为明清之间市井文化崛起,我们在《金瓶梅》等书上看到很多西门庆请先生给自己看命的桥段。
所以属相合婚真的不是易经上说的。
但是这套理论现在生命力还很顽强,有个女生因为男方家人看来她的八字,说克男方父母,而被分手。
现代人的生活环境和古代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再死板套用古代那套理论不但机械化严重,而且很没道理,但是很多人不管,依旧相信。
易经讲究变易,机械套用就违背了变易这个大原则。
民间很多俗语应用有的是基于其现实意义,拉回到古代那个应用场景中这些俗语可能就是那时候古人生活智慧的总结。
比如这句:
宁丢家财万贯,不舍房屋面南。
古代的五术叫:山、医、命、卜、相。
最后一个相,包括相面和相地,相地就是我们熟悉的风水。
风水学是研究死人坟墓和活人住房的理论,这套理论有很多讲究,比如:青龙要高白虎要地之类的,其中有一点就讲到一个房子明堂要大,才能聚气聚财。
在古代,明堂就是院子,古代的房屋不管坐向一定是北屋为上房,北屋坐北向南,明堂就是南面的院子。
明堂的方位有讲究,要宽敞整洁,如果被一片活水就更妙了。
看看很多名人的老家,大多房子前都有一片湖水或者河水环绕。
有水,是一个家族兴旺发达的标志。
对于古代普通老百姓,明堂其实更重要一些。
中国古代长期是农耕社会,一个特点就是种地为生,春种秋收男耕女织。
这就很需要一个院子的,收了粮食在院子中一粒一粒的晒干,然后颗粒归仓。
春夏之交男人可以在院子了大桑树下喝水乘凉,女人可以在院子里纺纱织布,孩子们围着树一圈一圈的跑着玩,孩子或者指着大桑树说:
我以后要坐这么大的伞罩着的车。
男人会觉得这孩子又在吹牛,然后笑的温暖。这大约就是古人向往的生活。
而这一切是要有个院子的,用院子圈住幸福。
其实,家里有女人有老人有孩子,也就有了隐私,这其实也是需要一个院子的一个重要原因。
过去白袍同学在农村也见过没有院子的房子,里面住的多是一些光棍,自己吃饱全家不饿那种。他们没啥隐私,早上街上有卖豆腐脑的,他们敲敲窗户喊过卖豆腐脑小贩,一万豆腐脑两个油饼,吃完接着睡到中午。
而这时候那些有家室的年轻人早已经出门上班了,有的临走前还给家里熬好了绿豆粥。
这些当然需要一个院子,不然家里的绿豆粥不都被那些光棍汉给偷走了吗。
这句话从生活延伸到了风水学上,现在很多楼房建筑都沿袭了房前要有大广场的习惯,只不过过去的院子是自己的,现在的广场是很多人的,是个更大的院子。
这大约就是人们生活习惯的一种延续,或者叫,集体潜意识。
文:薛白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