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钦位于印度洋沿岸,是印度濒临阿拉伯海的重要港口之一,是欧洲通往印度的必经之地,它的景致迥然有别于印度南部其他的城市。在沿岸的海面上,偶然出现一艘现代化的汽轮,和古意盎然的传统木舟交错而过,却显得自然而和谐。事实上,科钦是喀拉拉邦最大的城市,也是得要的港口之一,也保有了天然迷人的美景。在这里看来仍旧充满了印度传统色彩的渔村,其实已经融合了其他不同的文化,而近年来,大批来享受恬静和悠闲的观光客,更进一步刺激了这个淳朴的地方的发展。
海天之间映染着夕阳的余晖,呈现出另一种艳丽的风情,一艘艘出海捕鱼的渔船,在成群的水鸟簇拥下结伴归来了,也许又是丰心的一天,浩瀚的印度洋,带给沿岸地区湿热稳定的气候,更提供他们源源不断的渔获,科钦因此也成了渔业发达的都市。在长长的海岸边,我们还发现一张张被高高吊起来的巨网,据说网起鱼来非常方便,于是被当地渔民大量地使用,更令人惊异的是当地人都称之为中国网鱼。
在七八个大汉群策群力的吆喝下,下网捕鱼。这是一项很艰苦的工作。通常他们都是在涨潮的时候下网,所以每天都会撒网好几次,而每次提网和放网的时候,也只间隔十分钟左右,因此相当辛苦,但也充分地流露出一股力的美感。据当地人说,它确实是中国人大约一二百年前传入的,当时有一艘中国商船到这里做生意,却不幸破产,无法回国,只好暂时留下来,以这种方式捕鱼为生,它的便捷,果真让当地人大开眼界,纷纷争相仿效,而一直延传至今,但遗憾的是,科钦目前却没有留下任何一位中国人的后裔,到于他们究竟流落到哪里,也没有人知道。大渔网再度被拉上来,赶快提个小渔网捞鱼吧!但显然今天的渔获并不理想,他们倒是很知足地说,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因为现在并不是捕鱼的旺季。科钦人多年来,就像全盘接受了这种中国的捕鱼方式一样,一点一滴注入了东西方的精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方式,而自成一格和其他地方不同的区域。事实上,科钦因为天时地利的环境,大部分靠海为生的民众,也能享有比较富裕的生活水准,他们丰富的渔获不但能自给自足,甚至可以做成罐头外销到欧洲国家。
其实中国人对科钦的影响,并不只有捕鱼而已。听说当地妇女的纺纱,也很类似我们旧有的方式,她们首先将棉花抽成绵纱之后,经过染色,再利用这种手摇的工具卷好,再开始编织。勤快的南部妇女,大多把这种老式的纺织当作补贴家用的副业。一般说,印度的棉制品都不精致,不过由于它的品质还容易破损,而且耐磨耐穿,所以不但可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甚至还可以大量外销,成了印度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一些具有商业眼光的商人,发展出了高级的棉毛和粗毛的混纺品,同时也设计了充满厚传统色彩的图案,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相当高的评价,甚至已经打入了欧美高级品的行列。
当地的婚礼,一般来说,在庙旁举行婚礼都是贫困人家,至于富有人家,则多半在自己家中,小康人家则集中在中小型的公共礼堂里。新娘子大方地捧着代表吉祥的花果出来,祭师首先要献上能驱魔辟邪的檀香粉泥,事实上新人早在三天前就已经沐浴净身,而且不得离开家门一步,以免外界的厄运上身。祭师要新人的双手相叠,诵念祝贺辞后,再洒上代表圣洁的檀香木水,象征他们是第一次接触。然后在鲜花当头纷纷落下的祝福中,新郎为新娘子截止金项链,表示将永远爱她,从此新娘至死也都不能取下,依照传统,如果新郎买不起金项链,也可以用檀香木泥的代替。但是和新郎无反付出金项链的代价比起来,女方家庭的付出就要高得多了。她的父母兄长,必须付出昂贵的嫁妆和仪式中所有的开销,只为了希望她嫁过去后,能像得到幸福美满的生活。不过,现在的科钦人思想比较开通了,不再重视嫁妆。这让我们现在的中国男人看起来是不是会涌上一丝酸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