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大旨谈情,曹寅一首咏红述事告诉你

北京中科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zd/

曹寅作为玄烨的侍卫和知音,亲眼目睹了康熙皇帝执政初期的艰辛.他创作《咏红述事》这首诗,暗讽时政,揭露了当时外戚佟家如同唐玄宗时期的杨贵妃母家一样权势熏天、炙手可热。

青溪前四篇文章逐句对《咏红述事》进行解析,说到了第六联。这一联“睡久犹粘颊,羞多自倚栏”,以杨贵妃影射当时的贵妃大佟佳氏。作者以宿醉未醒,倚栏卖娇的姿态,刻画了一个骄纵恣意的宠妃形象。

第七联笔锋一转,描绘了另一种女子形象。这位女子“爱拈吴线细,笑润蜀丝干。”她是谁呢?

“笑润蜀丝干”化用宋代周邦彦的《月中行·怨恨》“蜀丝趁日染干红”,暗含“红”字,周邦彦这句诗讲的是趁天气晴和,赶紧给蚕丝染制红色。曹寅引用这个典故用意是什么呢?

古代按“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原则,国家祭祀“先蚕”,主祭者是皇后。自周代始,我国确立了“天子亲耕南郊,皇后亲蚕北郊”的祀典仪式。《周礼·天官·内宰》云:“中春,诏后帅内外命妇始蚕于北郊,以为祭服。”

举行“亲蚕礼”这一天,皇后在众多妃嫔、公主及女官的陪同下来到祭坛,跪拜、上香、念祭文、献祭品。次日,皇后又在诸多随员陪同下,至蚕坛内的桑林采桑,名为“皇后躬桑”。随后,众妃嫔、命妇、女官等采桑。最后,由蚕母将所采桑叶送至蚕室喂蚕,至此,整个祭礼结束。

曹寅这里用“蜀丝”,应该是呼应全诗首句“杜鹃血”,杜鹃传说由古蜀国国王杜宇之魂所变。前有蜀王,后有蜀后,二者前后呼应。“爱拈吴线细,笑润蜀丝干”描绘的应该就是康熙皇帝的皇后,这是一个喜欢针黹女红的贤良女子形象,和上一联的宿醉闲散的骄纵女子形成鲜明对比。

《咏红述事》,以红比喻血泪,仅此一联出现了“爱”“笑”两个字眼儿。这里描绘的是哪位皇后呢?青溪认为这联同时包括孝诚仁和孝昭仁两位皇后。作者用“吴线”对应“蜀丝”,这两个词包含着吴国蜀国的意象在其中。

康熙皇帝有三位皇后,据记载孝诚仁和孝昭仁以及大佟佳氏没有交集,但是从《红楼梦》中解析出来的隐情却显示大佟佳氏是最早入宫的,孝诚仁在世期间,孝昭仁就已经入宫。元春封妃时,同时获封的还有一个“吴贵妃”,元春最初只是妃位,这个“吴贵妃”位份比她高。孝诚仁被册封皇后的时候,康熙皇帝应该封了六宫,这个“吴贵妃”应该是第一批封妃的,吴贵妃”有可能就是孝昭仁皇后的前身。(详见拙作《红楼梦第七回送宫花讲述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康熙七年曾选立六宫》)

康熙皇帝的三位皇后,正可以用三足鼎立来形容。吴蜀处于弱势,虽然曾经联合抗曹,但最终都为曹所灭。

曹寅创作《咏红述事》的情感背景是“昔年曾下泪,今日怯题笺。”前几篇文章分析出,“昔年”的事情指康熙十一年二月承祜被误伤致死事件;“今日”之事则指康熙十七年二月孝昭仁皇后驾崩的隐情。承祜被害夭折,其生母孝诚仁皇后是最大的受害者。再者,孝诚仁第二次分娩,于巳时生下胤礽,于申时崩;承祜和孝昭仁都死于巳时。巳时申时恰恰都是皇宫中吃饭的时间,孝诚仁皇后分娩而死其实也是一桩悬案。

康熙皇帝前两位皇后以及嫡长子承祜,有可能都是大佟佳氏在饭菜里下毒致死的。康熙皇帝摄于妻族兼母族的威势,不能替她们伸冤昭雪。曹寅在事后替康熙皇帝纪念这两位皇后,他这首诗里,流着的是康熙皇帝的血泪。

“爱拈吴线细,笑润蜀丝干”,这两句对写了两位皇后的本分贤淑。古代以女子精于女红表示她的守礼贤惠。汉代班昭的《女诫》,将女红纳入了女性品德的衡量中,大部分传统时代的女子从小学习描花刺绣,纺纱织布,裁衣缝纫等女红活计。《红楼梦》中体现了这种女子价值观,比如:

第四十二回黛玉牙牌令上说了《西厢记》里的词,薛宝钗因此前来教导她。宝钗说道:

所以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就连作诗写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内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内之事。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遭塌了,所以竟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

《红楼梦》中有一个封建时期女子的典范,这个人就是李纨。书中对她的描述是:

原来这李氏即贾珠之妻。珠虽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今方五岁,已入学攻书。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至李守中继承以来,便说“女子无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他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罢了,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因取名为李纨,字宫裁。

书中多有描绘女子们做针线的事情,再次不多做列举。当时评价妇德的标准之一,就是该女子是否擅长女红。曹寅描绘了皇后喜爱针织纺绣等女子分内事情的贤良淑德形象,以此对比大佟佳氏饮酒作乐的骄奢无状。

第八联,一点偏当额,丹砂竞捣丸。

这两句继续描绘女子,化用寿阳公主的典故。寿阳公主是东晋至南北朝时期宋武帝的女儿。典故出处是《太平御览》卷三十“时序部”引《杂五行书》:“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竟效之,今梅花妆是也。”唐朝牛峤《红蔷薇》写道:“若缀寿阳公主额,六宫争肯学梅妆。”

《红楼梦》用了寿阳公主的典故来描绘秦可卿的卧室,说秦可卿屋内“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作者把寿阳公主写成了寿昌公主,寿昌公主是唐代宗的女儿,下面又出现了一个“同昌公主”秦可卿屋内悬挂的是同昌公主亲手制的联珠帐。

梅花妆和联珠帐两相对比,一个传递的是朴素简约的纯真之美,一个宣扬的是豪华铺张的奢侈之风。贾宝玉梦中秦可卿兼美林黛玉和薛宝钗,黛玉以草木为代表,宝钗以金玉为象征,二者同样是纯真朴素和富贵奢华的对比。

曹寅的“一点偏当额,丹砂竞捣丸”,描绘的是孝昭皇后在宫内倡导勤俭之风,后宫形成了以朴素为美的风尚。这对于当时备战三藩的康熙皇帝来说,非常有帮助。康熙皇帝把孝昭皇后称为“良配”,的确是实至名归。

第九联,弹筝银甲染,刺背囗囗圆。

银甲是套在手指上弹筝的甲片,写到银甲的诗词很多,如李商隐《无题》的“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银甲弹筝用,金鱼换酒来。”《花底拾遗》中记载,“捣凤仙染甲弹筝”。

古代筝弦是红色的,以蚕丝做成。李贺《洛姝真珠》诗:“兰风桂露洒幽翠,红弦袅云咽深思。”张祜《筝诗》:“夜风生碧柱,春水咽红弦。”

这一句以弹筝隐“红”字,作者要说的是什么呢?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31%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881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