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专业理论知识生产专业基础概述

1.生产过程

什么是生产过程?生产过程是指从投料开始,经过一系列的加工,直至成品生产出来的全部过程。在生产过程中,主要是劳动者运用劳动工具,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劳动对象,使之按人们预定目的变成工业产品。机械加工生产简述:生产过程是将原材料转变为机械产品的全部过程。工业企业作为一个系统,它的基本活动是供、产、销;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生产合格的工业产品,创造产品的使用价值和增加价值,并作为商品出售满足社会需求。生产管理的对象是生产过程。生产过程是指围绕完成产品生产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产活动的运行过程,所以生产管理就是对生产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考核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

2.生产过程的分类

企业的生产根据各部分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可划分为以下三部分:

(1).基本生产过程。基本生产过程是指构成产品实体的劳动对象直接进行工艺加工的过程。如机械企业中的铸造、锻造、机械加工和装配等过程;纺织企业中的纺纱、织布和印染等过程。基本生产过程是企业的主要生产活动。

(2).辅助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是指为保证基本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而从事的各种辅助性生产活动的过程。如为基本生产提供动力、工具和维修工作等等。

(3).生产服务过程。生产服务过程是指为保证生产活动顺利进行而提供的各种服务性工作。如供应工作、运输工作、技术检验工作等等。

上述三部分彼此结合在一起,构成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其中,基本生产过程是主导部分,其余各部分都是围绕着基本生产过程进行的。

3.原则

生产管理的对象是生产过程。组织好生产过程是企业能否有效地利用生产资源、以合理的消耗水平为社会提供优质产品,并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基础。

企业生产过程的组织原则是要满足生产过程运行的连续性、平行性和节奏性(均衡性)、生产过程构成的比例性及其对生产对象(产品)变化的适应性。以上这五个特征是反映生产过程组织的先进性、合理性的主要标志,也是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所追求的目标。

(1).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应包括生产过程在空间上的连续性和在时间上的连续性。

空间上的连续性是要求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在空间布置上合理紧凑,使加工对象所经历的生产流程路线短,没有迂回往返的现象。

时间上的连续性是指生产对象在加工过程各工序的安排上紧密衔接,消除生产中断和不应有的停顿、等待现象。

(2).生产过程的平行性

生产过程的平行性是指加工对象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并行交叉作业。提高生产过程的平行性可以缩短整个产品或整批产品的生产周期。

(3).生产过程的比例性

生产过程的比例性是指生产过程各环节的生产能力要保持适当比例,使其与承担生产任务所需求的能力相匹配。

(4).生产过程的均衡性(节奏性)

生产过程的均衡性是指企业的生产任务从投料到最后完工能够按预定计划均衡地完成。所谓"均衡"是要求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完成大体相等的生产工作量。

均衡性一般取月均衡、旬均衡、日均衡,而节奏性则以小时和分、秒计。所以"节奏性"一般用于大量生产。

(5).生产过程的适应性

生产过程的适应性是指当企业产品进行更新换代或品种组成发生变化时,能够由生产一种产品迅速转到生产另一种产品的应变能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934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