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集镇位于襄阳市区东北约45公里、襄州区政府所在地东北约30公里处。北与河南省交界。
朱集镇东隔唐河与襄州区程河镇相望,南与襄州区双沟镇交界,西隔白河与襄州区古驿镇毗邻,北与河南省新野县接壤。是“一脚踏两省,鸡鸣两省闻”的地方。全境南北略呈长方形,南北最大长度16公里,东西最大宽度11公里。
朱集镇处于唐河、白河流域的夹河套地区,唐河从其东、白河从其西夹境而过。两河在其下游(朱集镇南)襄州区双沟镇交汇,名唐白河。俗称朱集镇为“夹河套”,有“河套明珠”美誉。
朱集镇政府大楼区划沿革
朱集镇清末时期属于襄阳东乡泥河里辖境。年清政府划襄阳县为8个区,朱集属第8区,治所在双沟。民国8年(),朱集设区,治所在朱集。民国30年()属双沟区。
年2月为襄阳县第七区,同年12月,并入新七区。
年6月,成立朱集区,下辖14个乡。年4月,改称襄阳县第九区。年9月,撤销第九区,辖区划给程河、双沟、古驿3个区。。
年8月,复建朱集区,下设4个人民公社。
年11月撤区并社,朱集区改称朱集人民公社,下辖4个管理区。年3月撤社建区,改称朱集区,下辖5个乡。
年9月撤区设镇,朱集区改为朱集镇。
朱集镇现辖四新社区、四新村、代碑村、翟湾村、旺午村、杨岗村、孟庄村、雷庄村、黄岗村、崔营村、马沟村、尚寨村、郭楼村、上陈村、潘湾村、水田村、朱集村、王集村、下湾村、宋王营村、李坡村、郝湾村、上湾村、罗庄村、路庄村、袁湾村、刘湾村、三合镇村、寇集村、柳林村、官庄村、马套村等32个村(社区)。
便利的交通
朱集镇,交通便利。翟双公路贯穿南北;东15公里为国道,东25公里为襄阳机场;南距襄阳东站(高铁站)约40公里;北行25公里至河南新野,是鄂北、豫南在鄂西北襄东的物资集散地。
村党群活动室悠久的历史
上陈遗址位座落在朱集镇上陈小学院后。东靠上陈村,东北距鄂豫交界处约米,东南至小雷庄约1.5公里,西离王岗村约1.5公里。
遗址地处唐河西岸、白河东岸冲积平原(俗称夹河套)的一台地上,台地高出周围约3米,地势开阔平坦,其范围呈长方形,东西长约米,南北宽约米,从水沟断面处可见文化层厚1.5米左右,内含丰富陶片。地表现为耕地,保存较好。标本自断面及地表采集,数量较少,皆为残片。包含有新石器时代及东周两个不同时期的遗物。
新石器时代遗物。采集标本有一件石器及二件陶器残件。此外,在以前的调查中还采集有麻面宽扁鼎足、指窝纹锥状鼎足等。
东周遗物。采集到四件残片。
该遗址采集标本虽少,但器物特征明显,新石器时代遗物当属石家河文化,而东周遗物则含春秋、战国两个时期。年,此遗址被原襄阳县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另:有称上陈遗址为望家寺遗址,是否此遗址处有望家寺?不知何因。存疑)
上陈村,东接李王,西邻王岗,南连代栗碑,北靠杜庄。
传说,当年王莽追刘秀,王莽不停的追,刘秀不停的跑。不知跑了多久,刘秀实在是跑不动了,就在堰冢寺停下。他把手中的剑往地上使劲劲一插。后来刘秀插剑的地方,长出了一棵柏树。因为刘秀后来当了皇帝,这柏树敬畏皇帝的尊严,它的枝叶往下生长,如插入地下的宝剑一般。因此有了“倒插柏”的故事。
堰冢寺,位于朱集镇上陈村,建于明代,今已毁弃。
据传,明朝的时候,有一个妇女叫戴栗,其夫早逝,婆婆也已故,戴栗和公公相依为命,戴栗是个孝敬老人的儿媳妇,她照顾公公无微不至。公公生病,胳膊不能动,她帮公公洗背。由于种种误会,村里慢慢传起了戴栗和公公的风言风语。
某年乡亲们结伴前往武当山求平安,戴栗也一同前行。途中戴栗跌落山崖。乡亲们为了给戴栗公公一个交待,回家途中集资做了一副棺材和一个墓碑,墓碑上写着“戴栗碑”。归家后,乡亲们在戴栗家门口向其公公道明实情,此时戴栗却从家门走出来,瞬间,碑上的字变成了“孝节流芳”。
原来戴栗孝敬公公,感应神灵,祖师送归,并赐石碑。众乡亲大惊,大家不再误会戴栗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个传说故事,便把村子改名叫“戴栗碑”,后写成了“代栗碑”。
代栗碑村,东接雷庄,西邻黄岗,南连孟渠,北靠上陈。
尚姓据传是姜尚后裔,明朝大迁徙时,有一分支从襄州北面的夹河套经过,看到这里水草茂盛,河里鱼虾成群,陆地芭茅青青,野兔遍地,加上这里远离市区,于是他们就在此扎根,后来有了现在的尚寨。
尚寨有一块明朝的鸬鹚碑,碑文说鸬鹚碑的主人尚双喜,是明朝宰相张居正的干儿子,皇帝称他为鸬鹚,他也就谢主隆恩,引以为荣。死后立碑鸬鹚碑。
古遗址、古墓、古碑、古井
据文物普查和史料记载,朱集有不少的古遗址、古墓、古碑、古井。
古遗址有:曹寺遗址、上陈遗址、黄连城遗址、后中营遗址、、亭子庄遗址、孟庄遗址、九女城南关遗址、孟营遗址等。
古墓(群)有:上廉墓群、尚寨墓群、孟庄墓、杨雷庄墓等。
古碑有:“永垂不朽”碑、“世谱志”碑等。
古井有:老李坡三眼井等。
白河(局部)朱集人民在抗日、解放事业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黄观寺纱厂
年夏天,中共双(沟)程(河)区委根据襄枣宜县委的指示,在朱集镇老李坡村附近的黄观寺筹建纺纱厂,也称黄观寺铁木机纺织生产合作社。
建黄观寺纺纱厂的目的,一是培养抗日救亡骨干;二是发展经济,为党的活动筹集资金;三是准备建立“夹河套”抗日根据地。
朱明达任黄观寺纺纱厂理事会主席,刘书秀任监事会主席,陈纪铎任经理,刘尚云(女)任技术员,王品格、任永芳、吉永亮、王述勤(女)任教员。纺纱厂建立了中共党支部。
黄观寺纺纱厂的设备,是从谷城茨河手纺织训练所借的40台木制纺纱机和1部马拉弹花机。朱明达、刘书秀等人利用联保主任的地位和社会关系,动员各阶层人士入股,解决了一部分资金。
年1月3日凌晨,国民党谷城县长王志先受陈诚之密令,制造了震惊一时的“鄂北大逮捕”案,茨河手纺织训练所被破坏,牵扯到黄观寺纺纱厂。因形势恶化,黄观寺纺纱厂被迫停办,大部分职员、工人和学员,转移到鄂豫边抗日根据地,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
革命人物——朱明达
朱明达(——),朱集镇人。年芦沟桥事变后,考入县政人员训练所水利组学习。半年后结业,回乡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年,被“中共鄂北特委”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年初,任中共襄枣宜县委军事部长。同时,被党派遣从事统战工作,以朱集联保主任身份,进行抗日救亡工作。积极发展党的组织,联络了赵坡等四个联保,很快地掌握了唐河两岸乡村的保甲政权,组织了一支小型的襄北抗日武装。
以开办纺纱厂任理事会主席的身份,招收了30多名学生当工人,进行政治教育,发展党的组织。朱明达的行为引起了国民党县党部和中统特务的注意。被国民党扣押。后化装潜走,辗转到达鄂豫边区敌后抗日根据地。
年,任鄂豫边区党委社会部科长、公安总局科长。年秋,调新四军五师联络部专做统战、联络、情报工作。使第五战区右路游击队戴焕章部加深了对共产党新四军的了解,双方来往逐渐密切,常给五师提供重要的军事情况,并多次赠送五师弹药,也掩护过不少路过的我党负责人和进步青年。
年冬,调任旅大党委社会部侦察科长。年底,调辽南工作。年夏,调辽宁省公安处工作。年5月南下,进入江西赣州。10月17日,随叶剑英进入广州,任深圳边防公安局长。
年秋,调华南分局社会部工作。不久,调省公安厅任处长。年升任副厅长,主管劳改与治安工作。年8月,任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副秘书长兼厅党委书记。文化大革命后期,曾任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省政协常委。
年,任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年9月20日逝世。
尚寨民众抗击日军
年4月,日军侵占老河口后,对周边地区烧、杀、掳、奸,无恶不作,激起了民众的愤怒与反抗。
4月30日,日军扫荡襄阳北乡夹河套地区,派出10余骑兵先遣队,从朱集附近的北杨岗经水田,占据尚寨。百姓纷纷南逃,躲避战难(俗称“逃日本”)。
尚寨绅士尚万红率领一支仅有18人枪的民众武装,隐蔽在尚寨村南芭茨林内,出其不意地向人进行射击,猖獗一时的日军对这次阻击,虚实莫测,急忙撤退到寨内,龟缩不动,等待援兵。
这时,尚万红与在寇集南边的另一个伸士尚随合带的30多人枪汇合,由尚随合统一部署指挥,摆开阵势,准备迎击日军。
中午过后,日、伪军后续部队多步骑赶到,内外接应,双方激战,至下午6时许,尚寨民众发挥"免娃枪”优势,枪响人下马,日军数人受伤。时近黄昏,日军见尚寨民众士气越来越高,斗志越战越旺,又发现宋王营村北聚有几千人(实为难民),疑为援兵,便急忙撤出战场,退回尚寨。
夜晚,尚万红派杨兴安、崔来春两人,潜入日军占据的尚寨。杨兴安把拴在树上的一匹枣红马牵走,日军以为马夫(伕)溜马,未加阻拦;崔来春潜入日军卧室内将一台收音机盗走。
第二天,日军发现失去战马和收音机,惶恐不安,怕遭伏击,随即仓惶撤离尚寨。
5月25日(农历四月十四日),日伪军宛南纵队步骑百余人,纠集地霸匪首原朱集乡乡长翟振书、河南省汉奸郭少义(外号郭老键)等所属约计千余人,由河南新甸铺夜袭尚寨。
日军夜袭尚寨的行动,尚随合等事先得到情报。他们一边疏散转移老弱病残村民,一边把黄岗、望午时寨、草寺、王集等村多人、枪集中起来,准备迎击来犯之敌。
尚随合分派守村人员把守村寨四门:草寺的孟怀旺率一部分守东门,望午时寨的齐明海率人守南门,黄岗的黄立国率人守大西门,尚奉祥带队守小西门,尚奉书负责守北门。没有枪支的青壮民众,砸犁铧,打锅铁,以碎片为土炮弹,装火药。
日伪军包围尚寨后,即以骑兵巡逻寨南,企图阻截寇集、袁湾、刘湾等地援兵,切断尚寨民众武装南逃之路。
凌晨4时许,日军鸣号发起进攻,村寨顿时枪声四起,火光大作。尚随合一声令下,各队奋力还击,门枪喷弹出膛,土炮(俗称“老白龙”)也怒吼起来,弹片象一条条火龙飞入敌人阵地。
尚随合身先士卒,赤膊短裤,身挂短枪,手端长枪,亲临四门督战。神枪手们沉着应战,弹无虚发,杀得日军嗷嗷怪叫,不敢露头。经过三四个小时的激烈战斗,尚随合不幸中弹阵亡。
此战,尚随合带领的民众武装有10余人英勇牺牲,日军翻译联络官小川等40余人被我击毙。日军因伤亡惨重,锐气大减,随即撤离尚寨。尚遂合抗日有功,国民党襄阳县政府追认他为抗日英雄,并立牌置于襄阳公园祠堂内,以示褒扬。
潘湾梨园万亩梨园
朱集镇潘湾等村,种植有万亩梨树。
每年三、四月份,梨花盛开。一朵香,一枝俏,一树白,万亩梨花,竞相绽放;洁白无瑕的花朵错落交织在嫩绿的叶子中央,梨花似玉般纯洁,如雪般晶莹,清雅圣洁;满径香雪,风情万种,美不胜收。
四面八方的客人来到梨园,游梨园、看表演、吃农宴、玩民俗、购特产.....人在花海中徜徉,仿佛置身在冰清玉洁的世界。
朱集商会
襄阳朱集商会自年成立以来,会员由30多名发展到余名。共为朱集镇贫困学子余人,累计捐资多万元;为朱集的公益事业投入资金千万余元。多次被省、市授予“星级商会”“慈善之星”等荣誉称号,
捐赠现场(本文参考了、引用了王玉、温志明等老师的文章,特此致谢。部分图片来自于网友或网络,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请对照《襄阳襄州朱集镇之:古遗址、古墓、古碑、古井》一文阅读,此文.5.15,中午发布)
(杨立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