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集聚纺装置的不断完善和技术的日趋成熟,在高档细号高密织物的生产中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并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事实证明集聚纺纱可大幅度地减少纱线毛羽,改善条干,提高强力,与普通环锭纺纱相比具有明显的技术和质量优势,特别是3mm毛羽与环锭纺纱相比,能减少50%~60%以上,但如果各项管理不到位,成纱质量将严重下降,毛羽指标将比环锭纺纱更加恶化。
对集聚纺纱而言,要达到预期效果,必须高度重视纺纱的基础性管理。因此,控制好纱线毛羽,应重点强化以下几方面的管理工作:
01选择好钢丝圈质(重)量
选择质(重)量、硬度适中的钢丝圈,截面形状要尽量减小摩擦因数,但是与钢领的接触面积要大,以利于散热,同时增加稳定性。钢丝圈过轻,气圈碰撞隔纱板刮毛;钢丝圈过重,易使气圈顶端摩擦纱管顶部。因此,调整锭速或改换品种,换钢丝圈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观察选择。
02负压检测管理
从集聚纺装置工作原理可以知道,有足够的负压使得集聚槽处纱条有规律排列而达到凝聚纤维的效果。因此,在管理上,先根据品种确定负压值,再要有专人定期检查车头、中间、车尾的负压值,并保持相对稳定,注意负压箱的清洁和张力杆托片位置是否合适。
03设备状态管理
各个部件状态良好是纺好纱的关键,特别是细纱设备状态:要做到三对中(钢领板与龙筋、锭子与纱管、锭尖与导纱钩)和三配套(锭杆与锭脚、锭子与纱管、钢领与钢丝圈);检查清纱隔距,防止钢丝圈挂花、隔距片绕花问题;定期检查导纱起槽是否太深;钢领板升降是否平稳,有无打顿、抖动问题;扫车时,上、下胶圈及网格圈内的积花是否清理彻底等,避免设备长期粘花运行。
04温湿度管理
鉴于集聚纺纱的特点,集聚纺细纱车间工艺排风温度比传统环锭纺车间的高2℃~3℃,细纱机车尾工艺排风一般可达到每锭6m3/h~8m3/h。为保证集聚纺产品质量,车间温度应在26℃~31℃,相对湿度为52%~58%,相对湿度与传统环锭纺的相比应稍偏底掌握,相对湿度高不易清除短绒,适当降低相对湿度,当纤维束通过集聚纺网格圈时,其中的短绒可被及时有效的吸除,从而减少毛羽。
05运转管理
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制定维护保养计划,落实机台责任人制度,加强职工培训,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操作法和清洁方法。清洁要到位,牵伸区内不能有积花;车工巡回时,要经常性观察集聚槽处纱条的形状,纱条打顿、跳动、发散时,应停锭检查和报修;落纱插管后,检查纱管高度是否平齐,以免气圈磨管头,运转时不能有跳管等;有无集聚槽积花堵塞、挂花问题等。
当然影响纱线毛羽的因素还有如前纺的纱线质量、细纱的胶辊、胶辊前移量、锭子摆幅、管纱起毛刺等,因此,控制毛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方面、系统地分析研究,做好各项管理工作,将其做细、做到位,纱线毛羽就能够稳定好。
编辑整理自锦桥纺织网
点击以下链接直接阅读经典文章1.欢迎订阅《纺织器材》科技期刊!
2.无锡二橡胶产品应用交流会暨新品推介会召开!
3.《控制自络毛羽的七大措施》
4.《细纱弱捻的危害及成因》5.《钢领钢丝圈对成纱毛羽的影响》6.《纱线主要疵点成因分析与改善措施》
7.《粗纱工序机械波的分析方法》
8.《如何建立针布使用维护管理制度》
9.《梳棉工序提高产品制成率的措施》
喜欢这篇文章,就点击在看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