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瓤棉花做到头,童心体悟穿梭千年的力

白癜风可以吃什么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80915/6528069.html
                            

土布纺织技艺在我国产棉区均有传承,浙江杭州因是南宋古都,处于江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位,土布纺织技艺更为发达,生生不息。这项独具宋韵文化的非遗技艺,蕴含着历久弥新的杭式生活美学。近日,拱墅区社区学院品牌项目“行走的工匠”系列的第一堂非遗课程走进杭州市青蓝小学。“小巷三寻”非遗传承人傅梦帆作为讲师,带学生们了解经纬交织、梭来梭往的土布纺织技艺。

“车转轻雷秋纺雪,弓弯半月夜弹云。衣裘卒岁吟翁暖,机杼终年织妇勤。”曾几何时只在古诗中出现的画面,通过“行走的工匠”系列课程,将走进越来越多杭城的学校,让孩子们见证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正如拱墅区社区学院书记、院长伍卓凌所说:“前人留给我们的非遗文化传承就像栽树,我们不可以只在前人栽的树下乘凉,更要为后人接着种树,要利用更多民间资源和民间载体,让非遗名家相互碰撞。”

土布纺织技艺走进青蓝小学

留住一朵棉花的艺术根脉

乡间有句俗话,叫做“一瓤棉花做到头”。即从擀棉花条起,直到纺纱、浆纱、织布、做衣等全套功夫。但你知道吗?时下,市面上售卖的布料普遍为洋布,但还有一种为土布。土布一般指粗布,是淳朴的劳动人民以纯棉为原料,用原始的纺车,木织布机一梭一梭精心编织而成,在中国已有数千年历史。

穿“梭”千年的历史,如今在青蓝小学重现。活动当日,不只是“小巷三寻”非遗传承人傅梦帆来到现场,还有一位特殊的“老师”——一台土织布机。课堂上,傅梦帆老师拿出一匹柔软的土布,小小的布料却蕴含着无数智慧:彩棉、剥棉、晒棉、纺线、络线、牵线、整经、递综、穿梭、栓机、做穗、织布……通过72道工序,才能完成从棉花到土布的蜕变。了解到这一知识,在场的孩子们都忍不住张口惊叹。而土布质地柔软、手感极佳、透气性好、持久耐用的特点,也让更多孩子发现,原来不张扬的土布有如此多的益处!

最让孩子们惊喜的,要数亲自体验土布纺织的技艺。随着傅梦帆老师的引导,孩子们围坐上前。你看,织布机中间有上下两条经线。用右手把带着纬线的梭子穿过经线最大开口后,左手接住梭子。同时左脚踩脚踏板,经线上下错位,右手轻轻拍打铁扣,压紧纬线。如此左右交替进行,一块布就慢慢成形了。

正如一首诗中描述的:“经经纬纬你是那样纤细,匹匹段段你是那样亮丽……”土布牵出的是对家乡的思念情,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恋旧情。如今这项民间技艺已然成为一种文化积淀,一种文化遗产,意义与实用并存。对傅梦帆老师而言,她对土布的情怀是由外婆缘起,打小耳濡目染在家族内学习手织布技艺。“老一辈的手工艺的传承是为了生活,而我们当代传承是如何把古老的手工艺通过年轻人普及给更多人。所以我们和拱墅区社区学院合作,希望让手工技艺通过校园走进更多孩子,让他们对中国传统感兴趣,让更多人传承它。”傅梦帆老师如是说。

非遗课程拓宽劳动教育场域

“X课程”点亮学生成长底色

近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年版)》。今秋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现今,教育界越来越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210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