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亨利赫·裴斯泰洛齐生于瑞士。当时,瑞士的资本主义关系已经发展,这在它的人民大众的生活情况中很明显地反映出来。人民受到封建主和新兴资产阶级的两重压迫。
封建地主在按照资产阶级的经营方式改造他们的经济,同时,加强了对农民的剥削。在乡村里,家庭手工业已经广泛地发展起来,但是受到掠夺农民的毛织品包买主和高利贷者的压迫。
农民由于饥寒的驱使不得不带了他们的子女到手工场和新兴工厂里去工作,这使他们的子女从幼年起就受到最残酷的剥削。
当时瑞士的一般教育水平是很低的。国家不出钱来办国民学校。国民学校由村社办理,它们常常没有专门的校舍而设置在教师住宅里。
教师的职业不能维持生活。因此,很多教师是由手工业者任的,他们把教育儿童当作获得补充工资的工作。儿童在学校是死背一些他们所不理解的宗教课文,他们很难学会读书,往往全没有掌握写和算。
在城市里,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儿童另外有一种学校。这些学校虽然比较完善,却还是经院式的。裴斯泰洛齐生于苏黎世的一个医生的家庭里。他的父亲死。他的母亲和一个忠实的女仆,纯朴的农妇一担任他的教养工作;这个女仆的自我牺牲的榜样使裴斯泰洛齐终身不忘。
当裴斯泰洛齐在假期中住在外祖父的村庄里的时候,他深切认识了农民的悲惨境况,因而从幼年起就对人民和人民的痛苦遭遇抱着深厚的同情。裴斯泰洛齐先在初等学校,继又在拉丁学校(中学)受教育。
裴斯泰洛齐在中学毕业后,进入一个具有人文主义倾向的高等学校,即加罗林诺学校。在哪个学校里,他读完了两个低级班-语言学班和哲学班,但是拒绝进神学班里去学习。在优秀的教授和一些大学生中,由于瑞士的苦难现实和法国启蒙运动者的影响,进步的民主主义思想获得了发展。
裴斯泰洛齐很熟悉法国启蒙运动家的著作,十七岁时就读了卢梭的《爱弥儿》。这本著作也跟《社会契约论》一样,给了年轻的裴斯泰洛齐以强烈的印象,加强了他为人民服务的意向。黎世的进步青年组织了一个小团体,名为“皮匠工人的海尔维果(即瑞士的)协会”。
团体约成员都自命为“爱国者”,他们讨论了道德、教育、政等问题,揭露了许多官吏违法舞弊、鱼肉农民的罪行。在年,这个团体为城市当局所取缔,年轻的裴斯泰洛齐和该会的其他许多成员都被短期拘捕。他没有在高等学校毕业就决定去从事实现。
他所朝夕思慕的关于改进人民生活境况的理想。年,裴斯泰洛齐开始了他的社会实验工作。他拿他借来的钱买了一个小小的庄园,称为涅伊果夫(新庄),打算在这里组织一个模范农场,以教导附近农民去合理地经营他们的土地。
封建经济在转化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过程中,有它的确定不移的规律。这种规律是不可能使这个没有经验的青年革新家的计划侥幸成功的。裴斯泰洛齐很快就破产了,他不得不另找新的道路,去为人民的利益贡献他的力量。
年,他在新庄开办了一个“孤儿院”,收容了大约有五十个孤儿和流浪儿童。依照裴斯泰洛齐的想法,他的孤儿院应当靠儿童自己挣来的钱做经费。
学生要在田地里工作,并且要在纺纱机和织布机上工作。裴斯泰洛齐亲自教儿童读、写、算,担任他们的教育工作,另有几个手工业工人教他们纺纱和织布。这样,裴斯泰洛齐就在他的教育机构中,把儿童的教学跟生产劳动结合在一起了。
裴斯泰洛齐说,他“希望利用工厂在人的劳动中所得到的颇大一部分收入来设立一些完全符合人类需要的真正的教育机关”。但是,裴斯泰洛齐所开始做的事业,得不到有钱有势的人的支持,很快就失败了。
儿童是能够以自己的劳动来补偿孤儿院的开支的,但是需要他们做过分紧张的体力劳动,而裴斯泰洛齐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和民主主义者,不能而且也不愿意去剥削他的学生。
他首先认为儿童劳动是发展儿童体力、智力和道德能力的手段。他所力求教给儿童的并不是一些狭隘的手工艺技巧,而是多方面的劳动训练。裴斯泰洛齐的新庄实验的最重要的教育意义就在这一点上。但是这个实验并不是没有重大的缺点。
这不仅在于裴斯泰洛齐有一个不正确的观念,好像儿童的劳动完全能够维持他们的生活费用,而且,在孤儿院里,儿童的劳动是机械地跟他们的学习结合起来的,因而学生对于他们在工场中、在田地和菜园里所从事的那些工作没有得到科学的说明。裴斯泰洛齐由于没有物质资料去继续进行他所计划的实验,不得不很快就关闭他的孤儿院。但是他所遭到的失败并没有改变他的信念,他依然认为他所选择的帮助人民的道路是正确的。
在随后的十八年的时间里,裴斯泰洛齐从事文学活动,竭力吸引瑞士的社会人士去解决仍然很迫切的问题:如何复兴农民的经济,使他们的生活有保障,如何提高劳动人民的道德和智力状况。
他出版了一本社会教育小说《林哈德和葛笃德》。在这本小说中,他发挥了他酝酿已久的、通过合理进行耕种和合理教育儿童的方法来改进农民生活的思想。
裴斯泰洛齐享有很大的声誉。年革命的法兰西的立法会议,授予裴斯泰洛齐以崇高的法兰西公民称号,他是以自由保卫者而闻名的十八个外国人当中的一个。
裴斯泰洛齐非常兴奋地接受了这个奖赏,他立誓要把自己的一切力量献给人类,以求实现法兰西人所争取的那些理想。不久(在年),在瑞士发生了资产阶级的革命,建立了海尔维第(瑞士)共和国。当时在斯坦兹城里由于贵族和天主教教士的煽动,爆发了农民的反革命暴动。
在暴动被镇压后,城里留下了很多无家可归的儿童,新的政府委派裴斯泰洛齐组织一个教育机关来收容他们。
裴斯泰洛齐在原先的一座僧院的房子里,为无家可归的儿童开办了一个孤儿院,收容了八十个年龄在5-10岁的儿童。
这些儿童的情况,不论在身体或道德方面都是非常坏的。裴斯泰洛齐竭力把孤儿院变成一个大家庭,他成了这些儿童的慈祥的父亲和最好的朋友。后来他在与友人谈自己在斯坦兹情况的信中说:“从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们中间,我的手牵着他们的手,我的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我随着他们流泪而流泪;我随着他们微笑而微笑。
他们不知有世界,不知有斯坦兹,他们跟我形影不离。他们的饮食,就是我的饮食。我什么都没有-没有家园,没有朋友,没有仆人,只有他们。”
裴斯泰洛齐的父亲般的关心,孤儿院学生报以热忱的怀念和热爱,这有助于顺利进行他们的道德教育。但是不幸的事情又使裴斯泰洛齐狼狈不堪。由于战争的影响,孤儿医院,孤儿院就因此停办了。
裴斯泰洛齐痛苦地忍受了这个打击,,决定研究初等教育的合理方法。他在斯坦兹时就已经产生了这个思想。在年在柏格多夫城(靠近伯尔尼)的郊区学校里得到了一个助理教师的位置,而这个学校是由一个识字不多的皮鞋匠主持的。
不久,裴斯泰洛齐就得到机会转到一个市立幼儿(5-8岁)学校去任教,他在这个学校里进行了实验工作。裴斯泰洛齐成功地证明,他的教儿童识字和计算的方法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很多优点,因而当局就给他一个机会在更大的范围内应用这种方法。在柏格多夫开办了一个有寄宿舍的中学,其中附设一个师资训练部,裴斯泰洛齐担任这个学校的领导工作。
在十九世纪开始,裴斯泰洛齐的著作《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母亲读物》、《观察初阶》和《数的直观学习》相继问世,在这些著作里,阐述了初等教育的各种新方法。因为城市当局需要把裴斯泰洛齐的柏格多夫学校的房舍拨作其他用途,他不得不在年把他的学校迁移到缪恩欣布赫捷。
这里,这个学校曾在一个时候得到了瑞士著名教育家费林别尔格的一般的指导。年,裴斯泰洛齐把他的学校迁移到瑞士的法兰西部分--伊弗东。他在指定给他的一个大堡塞里,设立了一个规模很大的学校。这个学校很快就驰名于全世界,学者、著作家和政治活动家们都来访问。
年,绝望的裴斯泰洛齐回到了他在半世纪前开始进行社会、教育活动的涅伊果夫。在这里,已经是八十岁老人的裴斯泰洛齐写成他的最后一部著作--《天鹅之歌》。
裴斯泰洛齐与世长辞了,但他始终没有了解,为什么他忘我地把自己的一切才能和力量都献给了劳动人民而还是不能改善他们的悲惨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