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郑州有条棉纺路吗?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国家领导人是这里的常客,它记录了一代棉纺工人的骄傲与荣光。别看如今的郑州国棉厂已然沦为“破落的流浪汉”,但对于老郑州人来说,它承载了一代人的梦想与希望。
今天,我愿意以一种娓娓道来的形式,在这个钢筋水泥的时代里,和你一起重温一个时代的地覆与天翻,重拾老郑州人记忆中的黑白影像。
国棉一厂
?国棉一厂下班时的男女职工。
?在郑州国棉一厂的布机车间内,一位女工在边看机器边吃饭(年摄)?国棉一厂的纺织车间
?领导到国棉一厂视察工作
?离退休老人重回纱厂,抚摸织布。
?如今保留下来的国棉一厂家属区大门
讲述这段郑州棉纺人的故事,是因为这样一件事。年的春节,对于大多数国棉一厂的职工来说,是不幸的。郑州国棉一厂将要远迁的消息,让一辈子卖命给这家厂子的职工沉默了。“我们自己的工厂,说拆就拆了,为什么没有人问问我们工人的意见?”厂里的老职工赵阿姨这样说道。
国棉三厂
?国棉三厂旧址,厂子的大门。
?国棉三厂的群众活动
?三棉家属区,能猜出这是哪栋楼吗?
?国棉三厂子弟中学的合影,可能有你父母哦~
?国棉三厂老宿舍区一角
?国棉三厂老厂区厂房一侧
?国棉三厂距离后门的地方,临近铁轨,据说这条铁轨当初是专门往厂里进行货运的。
?拆迁前空荡的厂房。
?国棉三厂拆迁的居民楼
?国棉三厂拆迁的时候,不少厂里的工人重新回到这里来看看最后的光影。
?如今国棉三厂家属区的老人们,他们都曾是郑州最美的姑娘。
?如今国棉三厂家属区的大门
时光,似乎又回到了从前。“一厂马路,三厂楼,四厂平房碰破头,五厂污水到处流。”这首民谣说的是建设几个厂子的情况。追溯郑州纺织业历史,最早应是年,豫丰纱厂建成投产。当时,这曾是中国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纱厂。然而由于政治局势不稳定等因素,年被迫关闭。
直到年,国营郑州棉纺织厂在原郑州豫丰纱厂的旧址上改建成立。年,郑州国棉一厂筹备兴建,原国营郑州棉纺织厂改组为国营郑州第二棉纺织厂,并相继投产。年,郑州国棉三厂也迎来了它的春天......
那时候,不少外地人听说要到国家的厂子里干活,可是哞足了劲儿地要进厂。当时未满14周岁的赵师傅,为了能进到国棉一厂里,还专门托人改大了年龄。那时候刚刚建厂,建设路都是大坑大沟,工人们就自发的去填坑补沟,即使如此,他们还是觉得自豪和光荣。
国棉四厂
?国家领导人到厂参观
?国棉四厂职工合影
?住在国棉四厂单身宿舍的职工聚集在一起收看电视(年摄)
?郑州国棉四厂单身宿舍楼内,一位下班女工在公用的简易厨房内洗菜准备午饭(年摄)
?郑州国棉四厂职工庆祝澳门回归(年摄)
?四厂老厂区被拆迁,传达室窗台。
?国棉四厂工作的女工
?郑州国棉四厂家属区的老楼
?郑州国棉四厂家属区大门
上个世纪,纺织工业在郑州的城市工业发展史上举足轻重,郑州六大老国棉厂可谓老郑州的城市名片,那里也承载着很多人的生活记忆。进入90年代,由于机制不活、设备落后、资金短缺、包袱沉重等原因,郑州的纺织业一直在困境中徘徊。然而,突如其来的“下岗潮”,让原就风雨飘摇的纺织业雪上加霜。
厂子里大批裁员,他们拿着微薄的安家费,外出谋生。一个土著的郑州人,却莫名变成了外来务工人员的身份。他们摆起了小摊儿,开起了小馆子,如今锦艺城对面的国棉一厂夜市,国棉三厂、国棉四厂的家属区,以及栖息在老厂旧址的三厂食堂、四厂烩面、鹿鸣烧烤等美食,还依稀葆有着国棉厂曾经的生活风貌。
国棉五厂
?纺纱的女职工
?郑州国棉五厂一位女工在布机前全神贯注(年摄)
?郑州国棉五厂一位保全工在检修机器(年摄)
?在郑州国棉五厂车工房,陈女士认真工作着,偌大的车间只剩下她一名工人。第二年,工作了30多年的她从这里退休。(摄于年6月2日)
?在国棉五厂老厂房,设备处冯处长整理退下来的老设备。
?郑州国棉五厂老厂房。(摄于年)
?废弃的工厂车间。
?消失的老厂浴池。
?郑州国棉五厂厂志
?国棉五厂家属区大门
奶奶家就住在国棉三厂社区的向荣街上,85岁的老人,回忆起自己当初在厂子里工作的点点滴滴,依旧留有自傲的模样。“你不知道,那时候呀,厂里的姑娘、小伙都老吃香了,你大伯原本有个去当公务员的机会,他都没去,硬是留在了厂子里。”说罢,老太太不由地叹息了一声。
车流涌动、霓虹闪烁的建设路、棉纺路,几个国棉厂的老家属区,在鳞次栉比的高楼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这几年来,开发商不断想要买下这块地皮,却终因难以谈拢的价格和依恋这方旧土的情怀,而被迫告终。
这些老楼,是国棉厂留存给后人的最后一点精神寄托了,在国棉厂远迁、工人离职后,人们也只有在回望过去中,才能追忆到那曾经灿烂的青春和最好的华年。
关于郑州的老故事,你还知道哪些?给豫姐留言,讲述你和郑州的前世与今生。
腾讯·大豫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