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彩微课堂黄婆婆,教我纱,和我们走近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

?

这是一首上海一带的劳动人民世代相传的歌谣,歌颂的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棉纺织技艺革新家黄道婆。

黄道婆,

又称黄婆,生于南宋末年间(约公元年),是松江府乌泥泾镇,今上海市徐汇区华泾镇人。她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早年为生活所逼,流落到海南岛南端的崖州,在当地学习了黎族人民先进的织造技术,元朝元贞年间黄道婆回到乌泥泾。重返故乡以后,她致力于改革家乡落后的棉纺织生产工具,创造了一整套的“擀、弹、纺、织”的工艺,总结成一套先进的“错纱配色、综线挈花”技术,使松江布、“乌泥泾被”名扬天下。她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精湛的织造技术传授给故乡人民,带动了江南棉纺织业的繁荣,获得了“衣被天下”的美誉。

三锭纺纱

三锭纺纱技艺

是黄道婆棉纺织技艺的核心,她把原来的手摇式纺车改为脚踏式,解放双手用于拉线,纺纱效率一下子提高了两三倍。我国著名的农学家王祯在他所著的《农书》中介绍了这种纺车。下面让我们从华泾社区学校的微课堂上了解一下脚踏式三锭纺车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车架——轮(古称看轮)——锭子架——锭子——皮带圈(古称皮玄)——踏杆(古称踏条)

↓↓

当脚踏踏杆时,带动轮旋转,皮带圈也随之转动,它的下部环绕轮子,上部环绕锭子,是轮子与锭子间的传动带,从而带动纱锭转动。脚踏纺车是在手摇纺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采用连杆和曲柄将脚的往复运动转变成圆周运动,以代替手摇绳轮转动。黄道婆三锭纺车最大的优点是以足带手,双手全力用在引纱捻线上,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在18世纪珍妮纺纱机发明以前,“要想找出一个能够同时纺出两根纱的纺织工人并不比找一个双头人容易”。这反映出中国古代三锭纺纱手工业艺领先世界,值得我们引以为豪,通过学习三锭纺纱技艺,可以让我们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让更多的后人了解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往期回顾:

泾彩微课堂

钩针编织生活,晒个小包游博物馆

作者:华泾镇

编辑:韦丽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64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