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三百年,棉花成为人类经济最成功的商品之一,并改变了人类社会,有历史学家认为欧洲人借助棉花,构造了一种全球分工贸易的经济体制,并造成世界经济的“南北大分流”。
cái
财
jīng
经
xǐao
小
kè
课
táng
堂
第92期
作者:南京大学耿强教授
本文原刊于年3月29日新华日报
棉花、工业革命和全球化(上)
棉花不是“花”,是花凋谢后的果实。棉桃种保护种子的絮状纤维,经过简单加工后可纺纱织布,穿在人类的身上,成为衣服,为人类身体保暖所用。棉花的驯化过程,人类花费了近年。最近三百年,棉花成为人类经济最成功的商品之一,并改变了人类社会,有历史学家认为欧洲人借助棉花,构造了一种全球分工贸易的经济体制,并造成世界经济的“南北大分流”。
很多经济学家和经济史学家,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为什么工业革命会首先发生在18世纪末的英国,而不是欧洲其他的国家,或者东方的中国或印度?
新制度经济学家诺斯和阿西莫格鲁强调专利制度对创新垄断利润的保护以及产权制度的“包容性”;经济史学家麦克劳斯基认为小资产阶级的致富冲动是关键;社会学家韦伯对新教和传统基督教的差异特别感兴趣,他认为新教不再强调禁欲和超越尘世,勤勉工作和节俭致富也是上帝的旨意,新教伦理观的建立是资本主义兴起的原因;经济史学家艾伦和彭穆兰特别强调英伦三岛拥有相对便宜的煤炭资源。清华大学文一教授,却特别强调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是因为当时的英国选择了棉纺织业成为它的主导产业。这之后成功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包括法国、德国、意大利、美国、日本、中国、韩国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棉纺织业都是这些国家完成工业革命的先导产业。
工业革命前夕的18世纪20年代,英国东印度公司每年从印度进口万磅的棉花,年上升了20倍,达到万磅。这里的关键因素,就是珍妮纺纱机年的发明,棉花纺织为纱线的能力快速提升,棉织品生产能力从年的50万磅上升到年的万磅,上升了32倍。伴随生产效率的提升,原材料棉花的需求从亚洲进口已无法满足,英国殖民者开始从非洲贩运黑人奴隶,在美洲进行大规模的农场种植。据不完全统计,年前的年时间,约0万非洲黑人被当做奴隶贩运到北美洲,其中至少有15%以上的黑人死在海运的途中。从欧洲来到北美的白人殖民者,带来了病菌还有钢铁、枪炮,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印第安人减少了90%以上,更重要的是大片的“空地”成为美国棉花种植园。
衣食住行的四大人类基本需求中,衣服是商品化之后,最早可以远距离移动交易并长期保存的,“住”不可移动,“食”不容易保存,“行”的突破要等待能源机械技术的突破。相对于蚕丝、羊毛、亚麻、兽皮等所有天然衣服原材料中,棉纤维柔韧性最好、四季适宜并最容易被机械化纺织。棉纺织劳动,相对强度不大,不受天气、季节、温度、场地等影响,既可以通过简单重复劳动力完成,也适宜最早的技术机械化突破。机械化是劳动分工的自然结果,重复的肢体动作,在生产过程中容易用简单机械化工具替代,比如珍妮纺纱机,阿克莱特水架等。整个生产工程被分为不同环节,其中一个环节机械化,对其他环节机械化的需求马上产生。马克思说:机械纺纱使机械编织成为必要,为了分离种子和棉纤维,棉纺革命要求轧棉机的发明。
棉纺织业的需求收入弹性大,市场需求广阔,足够大的利润和收入支持技术进步向上游能源和下游交通设施方向拓展,“建立在小规模农业和城市手工业为基础的通信和交通手段,完全不能满足机械化和纺织生产的要求”。煤炭和钢铁需求越来越大,铁路和蒸汽轮船取代帆船,电报取代人工信使。经济产值的增加,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新技术的使用,新能源的开发,收入水平的提高,这些其实是融为一体,互相螺旋式上升的。亚当斯密总结:一旦劳动分工形成,供求相互分离并且不断细分,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就成为相互追赶对方的竞赛。
本期作者:耿强
耿强的公众平台号
南京大学耿强教授
对经济的原创评论、经济政策解读
经济周期趋势判断
新闻评点,原创的行业分析。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