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完整解密一炸药爸爸的逆袭传奇

10月长假一到,全世界人民喜迎中国采购团。为配合我天朝大妈出游,一年一度的“北欧嘉年华”诺贝尔评奖季盛大开启。世界各地七老八十的顶尖科学家秒回青春期,以一颗躁动、喜悦和忐忑的心等待斯德哥尔摩传来的美妙声音。按照惯例,每年率先揭晓的都是生理学或医学奖。

今年的首批幸运老大爷均来自美国,各位应已被上图刷屏,涛子这里简单说两句。

1、生物钟背后的分子生物学原理的吃瓜简易版就是,“在你整天熬夜刷朋友圈的时候,别人家研究的“熬夜”刷爆了朋友圈。”

2、三位的共同爱好是研究果蝇,迈克尔·杨江湖人送外号“FlyMan”(苍蝇男),霍尔则表白果蝇“没有你,我怎么办”,为啥果蝇是如此的腻害呢?

著名的果蝇试验,白眼和红眼解决了隐性和显性的遗传问题

一是果蝇的繁殖速度独步天下,10天迎接下一代,一个月保证四世同堂,一年就等同哺乳动物冠军小白鼠生8年;二是果蝇体积小,随便一试管就能装几百只,居家出行携带方便。三是果蝇吃得少,不挑食,饲养成本超级低。

实际上,自年摩尔根鼓捣出一只白眼睛果蝇后,这个物种为现代生物学所贡献之力量,冠绝自然界。因研究果蝇而获得诺奖的前后不下20人。涛子决定修书一封,致信诺奖委员会,将生理学或医学的终身成就奖授予这个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伟大物种。

3、老杨是德州奥斯汀分校的博后,任职于洛克菲勒大学,另两位则是Brandeis的教授,均非超一流名校。由此可见顶尖学历并非唯一,高大上的教职也不重要,关键是要有一颗在极度枯燥乏味的科研道路上勇敢的心。

4、千万别去钻研最尖端前沿、最复杂艰深、最炙手可热的领域,大概率会被淹没。相反,如果能从一个基本原理或普遍现象出发,做出深刻而透彻的解析,达到重剑无锋和返璞归真的境界,成为一个细分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则得奖几率必然倍增。

5、即便你做出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也不要高兴太早。数据显示,从成果发表到得奖的平均时间是18年,而近年来的获奖者平均年龄则超过69岁(三位美国老头平均年龄71岁)。由于诺奖只颁“活人”的规定,如何健康的在排队序列中顽强的活下去才是最终奥义。

6、比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98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